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守护国之大者,心得体会10篇

守护国之大者,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5-05 14: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10篇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1

  从灾后重建中见“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暴雨过后,为了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河南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组织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开展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2000万元用于支持河南省防汛救灾;河南省委组织部从代省委管理党费中紧急划拨专项党费5000万元,用于支持防汛救灾工作;郑州市418支驻村工作队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与群众站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帮助群众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新密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全面建立“1+5+5”专班推进机制,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等等。从灾后重建中见到“国之大者”,见到了党对于老百姓的真情关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最是风雨见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应始终心怀和深刻领悟“国之大者”,风雨过后更真切明白“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在“知”上下功夫,在“行”上见成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思维,把准职责定位,扛起责任担当,多打为人民、为百姓的“大算盘”,坚决不打为自己或小团体的“小算盘”,把“国之大者”贯穿防洪救灾等各项工作始终,奋力答好“时代答卷”。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2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新时代党员干部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强国重任,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用爱国之心践行初心使命、用强国之志勇担时代重任、用报国之行奔赴强国伟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要永葆“爱国之心”。“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沧桑巨变,正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秉承爱国初心,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才换来了今天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永葆“爱国”初心,把牢理想信念总开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一切从人民核心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作出决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同人民同心同德,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练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真本领、硬功夫,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同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壮丽篇章。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心怀“国之大者”要永葆“强国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周恩来同志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生。袁隆平投身田间地头,立志“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将一生奉献给了“解决温饱、端稳饭碗”的伟大事业。当代党员干部要把个人志向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把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融为一体,自觉砥砺狠抓落实、实干苦干的意志作风,用真抓的实劲、善抓的巧劲、长抓的韧劲,敢于突破创新,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本职工作,向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不懈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心怀“国之大者”要永葆“报国之行”。“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情感上,而是要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化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行动。回望百年党史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国从一穷二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做“实干家”“行动派”,牢固树立担当作为的政治信念,在急难险重工作重永葆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为人先的志气、干好工作的底气,始终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要立足本职岗位,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上,敢打头阵、勇当标兵,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伟大时代书写精彩篇章。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宣布了关于成立党的十九大文件起草组的决定。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任副组长。

  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九个月后,经过议题的广泛征集、多次调研,数次起草组全体会议探讨,两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党内外一定范围的组织讨论、意见征集,文件起草组对十九大报告共作出增写、改写、文字精简98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864条。最终,这份三万多字的报告呈现在公众面前。

  这既是对过去五年施政方针、执政理念的总结,展现了新时代赋予这届领导集体的历史使命: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20xx年,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所处的时代作了这样的判断。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所面对的,是与前人不尽相同的局面。这是中央的论断,也是学界的普遍共识。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范文写作中国道路可以分为四个“三十年”,当前已经历了三个,正在迈进第四个。

  第一个三十年是1919年至1948年,以五四运动为起点,革命的三十年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使得中国“站起来”;第二个三十年是从1949年至1978年,中国快速推进工业化,建成了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为改革开放带来了制度红利;第三个三十年是1979年至20xx年,GDP年平均增长率达10%,20xx年GDP相当于1978年的17倍。

  第四个三十年始于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现在回过头去看,从那时至今,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鄢一龙认为,从国际形势上来说,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一体化进程正在断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一体化过程是稳定的,尤其是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稳定的中坚,“社会不再产生剧烈的对抗,出现了马尔库塞说的单向度的社会,这是西方体制大稳定的重要原因。”而现在,随着贫富差距的剧烈拉开,中产阶级开始衰落,橄榄型的社会开始变形。阶级之间对抗性矛盾激化,民粹主义也重新盛行。

  另外,过去常见的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双赢的模式也开始断裂,“我做高端的东西、你做低端的东西”这一战略已经失效,全球生产贸易链条分化重组,对外贸易甚至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

  学界认为,东西方力量对比开始变化,中国正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冷战后稳定很长一段时间的“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思想汇报范文美国)局面转向了“两极多强”(中美成为世界的两极),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天下三分(欧盟作为第三个经济体)。无论持何种观点,可以达成共识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形势另一巨大变化来自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从机械化革命到电气化革命再到信息化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新时代,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组织形态、国家治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前所未有。

  对中国来说,在前几轮革命中,中国基本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后期也仅是参与者而已。而在最新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则是潜在的领导者之一。

  十九大报告对国际形势做出了与十九大一脉相承的判断: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工作总结范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无疑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也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以及十五大提出的“两个百年”战略、十六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目标,2021年是建党一百年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近在眼前。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时期。

  全面深化改革

  20xx年11月,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

  此次会议召开之前,外界翘首以盼。在这次全会上,将确定中国未来10年的大政方针。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藩篱日趋固化,有外国学者断言:“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邓小平在1978年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所面临的那种十字路口。”

  十九大后的首次考察,就在xx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他说,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此后一年多,新一届领导集体外出考察时,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继续推进改革的决心,“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用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推进改革”。

  最终,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方面。

  比如,《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单独两孩”政策等等。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在很多分析人士看来,“很意外,前所未有”。

  “过去谈改革,多是强调以经济为主题的改革。这次会议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份关乎中国改革命运的顶层设计,强调整体性、协同性与全面性。

  据新华社披露,十九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的组长,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本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文件起草时,总书记一锤定音:“集中解决制度性的问题,集中解决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问题,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显示,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0xx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范文网审议通过了深改领导小组的工作规则、细则,并对下设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下设名单以及中央各部门对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的分工进行了审议通过。

  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已经累计召开47次会议,一千多项改革方案相继推出。党和国家机构的全面改革、司法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中央环保督察、监察体制改革等举措都在逐步推进,建设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改革举措一一启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放管服、户籍制度改革、单独二孩、推进教育公平、医药改革等举措,也正在推行。

  在《决定》公布之初,就有学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总体改革方案公布之后,中国的改革就进入‘落实周期’,而这个阶段才是改革的关键。”改革的推进要看落实的效果,改革的意义要看落实的质量。

  根据《决定》,到20xx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次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据新华社2018年底报道,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范文参考网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4

  全面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系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能否踏上现代化强国之路,关系到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之梦,关系到揭示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社会主义能否在21世纪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罕遇,变就变在立破并举、涤旧生新。这个大变局,概括起来说,就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大变局的演进趋势,必然反映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向。这个大变局,是从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重大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重大转变;是从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向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勃勃生机的重大转变。

  当然也还要清醒认识到,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世界力量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道路的斗争也将是漫长的、持久的。

  当前我国有利条件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不利条件或者重大挑战是,中国作为新型大国,必然遭到美西方等守成大国的遏制。

  面对世界百年难遇的时代大变局,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大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格局演变与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叠加性、同步性、长期性,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守住守好底线红线,牢牢把握战略上的主动权。

  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5

  “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时代,也是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时代。要在这样的时代里答好“时代答卷”,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奋力答好“时代答卷”,为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明白“是什么”,把稳前行之“舵”。“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国之大者”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国之大者”是旗帜鲜明讲政治;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之大者”是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国之大者”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真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国之大者”是为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干实事、求实效……“国之大者”包罗万象、源远流长,但只要坚决做到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定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明悟“为什么”,紧绷责任之“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下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的必然要求。“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英勇献身;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无数党员干部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撸起袖子加油干,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在心怀“国之大者”的共产党人的团结带领下,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年本来就有很多硬仗要打、“硬骨头”要啃,又受到疫情冲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这场“大考”难度高、挑战大、风险多,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国之大者”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咬紧牙关、奋战到底,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明确“怎么办”,勇挑实干之“担”。“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应当是具体的,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要向党中央看齐,围绕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展开的重大部署,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一方面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发扬连续作战作风,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克服“缓口气”“歇歇脚”的思想,不麻痹、不厌战、不侥幸、不松劲,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另一方面要有力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满产,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正常,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真抓实干、顽强奋斗、砥砺前行,奋力答好“时代答卷”。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6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走过光辉历程,实现伟大变迁,创造人间奇迹,积累珍贵经验,建立辉煌业绩,在中华大地上树起巍巍丰碑。这百年辉煌业绩,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应对和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工作总结范文全面建设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光辉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提供了一系列重要条件。

  有了坚定的前进方向。中国向何处去?在近代以来的百年间,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岁月,在社会和时代发展发生重大变化和重要转折时期,这一事关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问题,始终会提出来引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思考和探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取得伟大胜利。在这百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用经验和教训换来了清醒而坚定的道路自信。这个道路自信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道路,就是前进方向;道路,就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艰苦探索出来的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具体国情,更符合中国人民意愿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心得体会给世界上在发展中想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使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加坚定中国发展前进的方向,为我们党和国家积极应对和有力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重要条件。

  有了创新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旗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更好地更有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指导地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学习、研究、运用,创新、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所积累的成果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他强调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新时代新阶段有了这一新思想的正确指引,为我们党和国家积极应对和有力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重要条件。

  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百年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崇高理想为目标,以人民群众为依靠,以正确决策为保障,以奋斗精神为动力,展开了一系列伟大的社会革命,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夺取社会革命的胜利,结合社会革命的形势和任务,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存在问题出发,切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加强从严治党,从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制度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此,百年来我们党从不懈怠,从不放松。正因为这样,百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赢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也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信赖,始终成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创造性的工作,创新性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品质和顽强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治国理政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而且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威望也显著增强,进一步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我们党和国家积极应对和有力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重要条件。

  有了健全的制度保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革命和开展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在这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建立人民政权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党在领导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为确保建设、改革取得成功,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的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建设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等重大制度。此外还建立了中国特色国家元首制度、选举制度、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重要制度。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党的领导制度、党的建设制度、党的监督制度、党的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治理、加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制度。这些党内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力地保障了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使命的实现。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从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出发,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建设等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完善健全,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有力地保障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为我们党和国家积极应对和有力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重要条件。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7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兴起是推动人类文明持续进步和世界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

  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科技创新成果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

  在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实现大解放和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心得体会范文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

  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这对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将给世界带来无限发展的潜力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升全球治理加快变革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以及商品、产业、信息等开始在世界某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自由布局,区域内的联合和一体化程度以及世界的关联性和整体性都逐步提升。

  冷战结束以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成了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资本大重组、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形成了包括越来越多国家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在这个历史性进程的长期作用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充分的发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构建实现了联动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和释放,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

  3、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更加平衡

  20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国际格局在大多数时间里处于集团对峙较量状态。冷战结束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来,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世界权力从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扩散、各中心之间力量差距逐渐缩小,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主导地位持续走弱,多极化趋势逐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以来,多极化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不断扩展,向全新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深化,使国际力量对比总体上变得越来越平衡。

  4、大国战略博弈加剧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

  从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对比看,冷战结束后的失衡态势明显改变。美国独自掌控地区和国际局势的意愿、决心和能力明显下降,“多强”之间国际地位变化的均衡化趋势日显突出。英、法、德、俄等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相对占比在下降;

  俄罗斯则在经济实力下降背景下,继续在军事力量上保持突出地位;中国和印度经济总量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相对占比均在上升。其中,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尤为显著。

  这不仅大大强化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而且成为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并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越发平衡的重要因素。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8

  有关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论断,是我们认识当前中国国内与国际局势变化重要的视角。应对“大变局”带来的复杂、严峻,同时又是危与机同生共存的长期挑战,重要的是正确理解、思考和行动。在大变局中思考和探索发展之路,并在具体的国家治理行动中兴利除弊,就是要落实和绘制“大变局”判断的行动蓝图,让我们具有着眼长远的大战略思考和行动能力。

  挑战是大战略的催化剂

  很长时间以来,战略研究在国际关系学科中,一直聚焦于“如何赢得战争与和平”这一中心话题。但冷战结束后,传统意义上大国战争的可能性明显下降。虽然国家间的竞争和冲突难以避免,但由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核武器的战略威慑,国家间关系已经难以清晰地划定“敌”“我”之间的界线,共同和可持续的发展开始成为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与责任。战略研究也开始超越以往的传统范畴,转而着眼于在国家间竞争、冲突与合作同时并存的条件下,如何赢得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繁荣与人民福祉可持续实现的进步目标。2000年,耶鲁大学首先设置了“大战略研究项目”,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约翰·甘迪斯等人是最早主持该项目的专家。

  “大战略”思考和制定的核心内容,一是深入和全面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超越简单的战争与和平议题,梳理和吸取国家经历兴衰起伏的实证依据;二是引入当代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具体事实,分析和研究什么是国家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三是结合具体的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以及国际权力结构调整和变化的逻辑,剖析和展望“大战略”中目标和手段行使之间的优先秩序。

  美国过去30年的对华政策,有着全面、具体和深入的“大战略”应对特点。例如,冷战后美国政府对华战略,就是既要在经济上接触中国又要在政治上引导中国,同时还要在战略上“看管”和“防范”中国。

  特朗普政府近三年的对华政策,则充满了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特点,但同样具有“大战略”思考和行动的特点。例如,对华科技战是倚仗美国霸权实力强加给中国的“新冷战”,但在贸易战过程中仍然需要和中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减少贸易战对美国经济以及特朗普2020年竞选连任的冲击。可以说,美国对华全方位施压已经开始,尤其是在香港、新疆和西藏问题上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预,以及对中国意识形态攻击。中美的战略竞争,美国的“大战略”思考和行动已经日渐明晰。对此我们无法回避,如何应对考验的是中国的“大战略”思维和行动的能力。思维与行动应着眼长远

  首先,从中美关系的基本性质来看,远非已经走到了“生死关头”或者稳定与合作已难以挽救的程度。这一判断并非来自于对美国涉华意图的“善意解读”,而是基于对当代国际体系、美国战略实施进程和中国自身实力地位应具有的客观认识和判断。

  对中美关系复杂性的正确解读,不应只是基于两国间竞争和冲突的现实,更需要出于对对手思维与行动习惯的了解,以及对我们自身能力的信心。除非发生意外的军事冲突,中美之间的“竞合”格局不可能出现颠覆性变化。只是现在的“竞合”格局变得更加多元、多样和多点。甚至在今后一段时期,竞争要明显多于合作,竞争的强度和烈度会更加突出和缺乏兼容性。

  其次,需要明确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确定我们应对美国战略竞争压力的长期重点。美国今后对华遏制的核心目标,是企图通过持续的科技战以及经济、贸易和金融施压,压制中国高科技与高精尖制造业崛起的历史进程,尽可能抑制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总体上从中低端向中高端、高端升级。美国插手香港、新疆等地事务,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再度抹黑中国,都是在为这种战略打压制造借口和合理性。

  为此,我们不能令“脱钩”成为现实,而是要在保持中低端制造业和科技领域继续合作的同时,加速国内科研体制创新、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转换机制的变革,调动国企和民企全面强化科研投入,全力推进中国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升级进程。

  第三,我们更要有准确、及时和科学的战略选择。面对美国的对华战略施压,我们既需要重视国家力量建设,也需要重视社会力量的引导和建设,充分调动中国社会和人民爱国、爱党的热忱和忠诚,调动和释放社会活力。过去400年来的世界历史已清楚说明,大国竞争和冲突的关键时刻,最终获胜的大国常常不是高度的国家主义,而是国家力量、社会活力和个人自由能够有效结合、相互约束、各司其责的国家。

  如何让国家、社会和个人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合理、有效和法治化的最大合力,这是我们应对大变局挑战需要做出的战略选择。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除了信息化、全球化和扁平化,同样也存在着日益“社会化”和“民众化”的特点。曾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释放民众和社会的活力,依靠14亿中国人爱党爱国、勤劳奋进的巨大资源,中国不惧怕世界上任何大国的打压和竞争。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9

  青年者,国之魂。青年最富有梦想与朝气,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书记曾说过“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有理想、有担当,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理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的人说,梦想是什么,那只是天边的浮云。然而,我要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因为有梦,我们成功研制了核弹、氢弹、核导弹、核潜艇;我们多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上天……生活并不是没有机遇,只是在于你有没有抓住,并且为之努力。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要做一个敢于追梦、敢于挑战的人,好好地把握住青春,学那穿云破雾的海燕去搏击八方的风雨,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经霜傲雪,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正所谓“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作为公路局的新生力量,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我们应积极摆正位置,找好立足点,自信但不自负,以谦虚的态度向老同志们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方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积极面对各种挫折、考验,锤炼自己的业务技能,练就过硬的本领,使自己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要耐得住寂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就容易却艰辛”。我们要在日常单调重复的生活工作中发挥年轻人应有的活力与创造力,敢于做先锋,打破陈规、走出窠臼,引领时代新风,积聚青春动能,当好桥梁,服务大局,以我们所掌握的各种科技理论知识,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带动老同志一起与时俱进,执着追梦,永不低头,做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守护国之大者 心得体会篇10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兴起是推动人类文明持续进步和世界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

  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科技创新成果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

  在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实现大解放和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

  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这对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将给世界带来无限发展的潜力和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升全球治理加快变革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以及商品、产业、信息等开始在世界某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自由布局,区域内的联合和一体化程度以及世界的关联性和整体性都逐步提升。

  冷战结束以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成了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资本大重组、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形成了包括越来越多国家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在这个历史性进程的长期作用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充分的发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构建实现了联动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程度的发展和释放,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

  3、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更加平衡

  20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国际格局在大多数时间里处于集团对峙较量状态。冷战结束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来,世界权力从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扩散、各中心之间力量差距逐渐缩小,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主导地位持续走弱,多极化趋势逐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以来,多极化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不断扩展,向全新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深化,使国际力量对比总体上变得越来越平衡。

  4、大国战略博弈加剧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

  从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对比看,冷战结束后的失衡态势明显改变。美国独自掌控地区和国际局势的意愿、决心和能力明显下降,“多强”之间国际地位变化的均衡化趋势日显突出。英、法、德、俄等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相对占比在下降;

  俄罗斯则在经济实力下降背景下,继续在军事力量上保持突出地位;中国和印度经济总量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相对占比均在上升。其中,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尤为显著。

  这不仅大大强化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而且成为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并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越发平衡的重要因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得体会3

  全面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系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能否踏上现代化强国之路,关系到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之梦,关系到揭示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社会主义能否在21世纪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罕遇,变就变在立破并举、涤旧生新。这个大变局,概括起来说,就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

  大变局的演进趋势,必然反映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向。这个大变局,是从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重大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重大转变;是从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向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勃勃生机的重大转变。

  当然也还要清醒认识到,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世界力量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道路的斗争也将是漫长的、持久的。

  当前我国有利条件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不利条件或者重大挑战是,中国作为新型大国,必然遭到美西方等守成大国的遏制。

  面对世界百年难遇的时代大变局,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大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格局演变与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叠加性、同步性、长期性,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守住守好底线红线,牢牢把握战略上的主动权。

  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