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12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12篇

时间:2022-06-18 19:55:03 来源:网友投稿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12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1

  Xx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范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教材,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让“塞罕坝精神”在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合格”队伍,努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为官从政环境。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强化宗旨上“更牢一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高度评价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的使命担当。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忠实履行“为首都阻风沙、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建设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体现了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必须自觉成为党的旗帜的坚定护旗手,必须矢志不渝地忠诚于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贯穿于工作始终,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融为一体,始终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导向,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管好,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对民高度负责,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党员干部队伍。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科学理念上“更先一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组织部门肩负着选人用人的重任,组工干部必须用坚强的党性、无畏的担当来诠释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就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向政治生态要发展、向政治生态要未来,走出一条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组工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要实践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别无他途,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对工作中遇到的说情打招呼说“不”,可能会得罪人,但换来的是良好的政治生态;降低党性原则,遇事做个“顺水人情”,可能个人会得到某些好处会,但会破坏政治生态,会得罪更多的干部群众。作为组工干部,要努力向李林森、王彦生、杜洪英、涂红刚等先进人物学习,对党忠诚、为民负责,选贤任能、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以科学理念指导工作,以担当精神做好工作,努力为党和国家的xx久安、科学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锤炼业务上“更精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持之以恒干好本业是塞罕坝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永远珍惜的精神财富。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极强的工作,组工干部必须要把学习新政策、钻研新业务、掌握新技能当作习惯。多研究些问题,少走一些“弯路”,学深悟透组织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文件、新要求,多向经验丰富的同志问教,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少知而述、无知而乱”的尴尬。多研究些业务,少谈一些“套路”,做到对基层情况了然于心,将群众需求牢记于心,将工作程序内化于心,才能在开展工作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确保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在狠抓落实上“更勤一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塞罕坝人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己之利,为了长远发展默默付出、无怨无悔,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书写了一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传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组工干部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组织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作为组工干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切忌有等待观望、软弱懈怠的“撞钟”的思想,要牢树一抓到底的“狠劲”和经得起“打磨”的韧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找准组织工作服务中心任务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抓落实,向重点任务、难点问题发力。学会用弹好钢琴的工作方法抓落实,统筹兼顾好每项工作,把复杂的事情办好,把困难的事情办成。秉持“来组织部就是来吃苦”的干事创业信念,以“勤奋工作、不骄不躁”的作风踏实工作,才能久久为功,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2

  塞罕坝处于xx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这里过去有着“六女上坝”的传奇:六个正值年少的女同学放弃高考,立志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面对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四面透风的苗棚,冻的直打冷战,忍受着钻心疼痛,累到站不起来,却仍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衣服都冻成冰甲,被窝成为“冰雪窝”,创业者就把转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热再搬进被窝……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党忠诚,坚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明确政治方向。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要有变革求新的勇气、意识和信心,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反对奢靡之风;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3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的形成:1992年在塞罕坝建场30年之际首次提出“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塞罕坝精神。2010年凝练提升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想知道是什么模样,就请您到塞罕坝去瞧、去观赏

  那里被誉为“中国绿色明珠”和“华北绿宝石”

  是人间仙境、休闲度假的天堂

  可60年前的塞罕坝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它是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的荒原

  人们形容它“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叹吁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

  您一定在想,是什么让塞罕坝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是谁把塞罕坝沙地荒原变成了林海绿洲

  60载时光,一轮花甲,是三代塞罕坝人的奋斗

  创造了这绿色的奇迹,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牢记使命“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这是塞罕坝天然生态屏障的地域使命

  更是塞罕坝人垦荒造林、守护家园的历史担当

  这伟大的使命之旅于1962年开拔,在党的号召下

  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群众

  组成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人队伍,开始了最初的艰难拓荒

  艰苦创业“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

  在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下,年轻的创业者们

  “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

  从“六女上坝”无悔青春的选择,到“望火楼”夫妻一生的守望

  从爬冰卧雪石头缝里栽种树苗,到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修枝防虫

  塞罕坝人身上处处彰显着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使命担当

  绿色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辉煌

  如今的塞罕坝造林面积达115万亩

  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和55万吨氧气释放

  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以众多绿色产业实现了绿富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塞罕坝树起了奋斗标杆

  万顷碧波之上,绿色发展的旗帜高高飘扬

  金秋八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

  在王尚海纪念林,塞罕坝精神发源和百万亩林海起源的地方

  嘱咐我们: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

  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松涛声起、林海回响,似在久久鼓掌

  值建党百年,礼赞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用奋斗创造绿色辉煌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4

  塞罕坝处于xx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这里过去有着“六女上坝”的传奇:六个正值年少的女同学放弃高考,立志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面对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四面透风的苗棚,冻的直打冷战,忍受着钻心疼痛,累到站不起来,却仍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衣服都冻成冰甲,被窝成为“冰雪窝”,创业者就把转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热再搬进被窝……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党忠诚,坚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明确政治方向。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要有变革求新的勇气、意识和信心,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反对奢靡之风;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5

  人才是塞罕坝林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根本的。

  50年前,正是因为有一支以127名大中专学生为核心的青年人才队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才在茫茫荒原上建起了塞罕坝林场。

  28年前,塞罕坝林场迎来第二批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现任书记刘海莹就是那时来到塞罕坝的。正是他们这一批大学生在老一辈塞罕坝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科学谋划、合理经营,才有今天塞罕坝林场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可采木材10万多立方米的骄人成绩。

  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让我们欣喜的是,从2019年起,每年都有十几个本科生、研究生通过河北省统一招考来到塞罕坝林场。

  阴河分场的杨丽就是其中一员。这位来自河北农大园林植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已在林场工作两年多。由于林场地处偏僻,到现在都还没谈上对象。我们问她为什么选择来这里,她说“这里可以让所学的专业派上用场”。当我们再问是否觉得寂寞时,她说“习惯了就好”。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无奈,但她的眼神透出一种坚定。

  在北曼甸分场,我们还遇到了一位也是从河北农大毕业的女研究生,她虽然已经结婚,但爱人在秦皇岛工作,由于防火期工作紧张,夫妻俩已经有两三个月没见面了。

  令人欣喜的还不仅仅是有不少青年学子愿意来林场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到来之后,不是要求呆在机关,而是直接工作在森林防火、经营抚育等生产一线,以至于我们调研团动议想在下午开一个青年职工座谈会时,林场领导说:“他们都在山里,下山回到分场,再从分场赶到总场,来不及。”这给我们留下的不单是遗憾,还有感动!

  新生力量,新鲜血液,为塞罕坝林场开启二次创业的伟大征程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如今的塞罕坝林场,瞄准了建设现代林场、争做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京津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宝库、生态旅游胜地、和谐富庶家园”的发展定位,明晰了“推进分类经营、优化人居模式、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三条改革发展主线,制定了“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文化靓场”五大发展战略。我们坚信,塞罕坝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塞罕坝精神将在薪火相传中永放光芒!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6

  -近期以来,来自全国的目光集聚xx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各大媒体反复播放、刊发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赞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号召。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要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把塞罕坝林场创业史、奋斗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他们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绝岭荒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中国绿”,集中表现为“四种绿色”,即绿色生态,绿色生命,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四种绿色”既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又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内涵高度契合。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必须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xx工作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总体要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阵地职能和作用,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引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推动xx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营造绿色生态,形成中国方案构建生态文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中的重要环节,并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反映了党在新时期执政道路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反复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

  ‘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与国际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同源。可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塞罕坝的建设历程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回顾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发展路径,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以生态为本的发展主线。作为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拓荒者,塞罕坝人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不追求短期效益,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道路。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育并举,在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内,合理采伐利用,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树种结构,确保森林资源释放最大生态红利。塞罕坝人始终坚持以中国精神为价值导向,自觉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无数的感人事迹。当前,塞罕坝已成为世界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是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世界窗口。

  塞罕坝的绿色创业史,是一部丰富发展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它不仅是一部活在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范本,更是几代塞罕坝人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心路历程和奋斗历史,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今天,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播撒绿色生命,塑造中国精神成就中国梦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和动力,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理论自信,使中国梦更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现了丰富的中国精神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塞罕坝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随着播撒绿色,把中国精神散布到坝上每一个角落。

  塞罕坝55年的艰苦创业史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榜样标杆。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有毅然决然放弃高考的“坝上六女”,有“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有一对对在“望海楼”的夫妻瞭望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部传奇:以占xx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xx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和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

  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敢叫日月换新天,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战胜了一切阻碍和困难。他们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新时期下,塞罕坝人始终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弘扬“赶考”精神,凝聚圆梦力量,再次投身到新的伟大建设征程。

  “塞罕坝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鲜活教材。时代虽在变化进步,但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塞罕坝人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一年120天零下20℃以下天数的恶劣气候环境下,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攻艰克险的坚守,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创造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海”的绿色奇迹。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核心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仍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而艰苦的努力。”理论信仰就是奋斗的方向,构筑伟大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个流淌着塞罕坝精神血液的社会群体。我们彰显塞罕坝精神,就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的生动表现。

  三、推动绿色生产,立足中国实际尊重科学规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鲜明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关键是要始终高举伟大旗帜,把握鲜明时代主题,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优势和价值。

  所谓制度保障进步,自信推动发展,仔细翻阅塞罕坝的创业史,我们发现这既是一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攻坚克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高寒贫瘠地区的绿色生产史,还是一部尊重规律,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的创新史。塞罕坝人对推进绿色生产的执着,不仅体现在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上,更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严格的制度保障、创新发展的制度支撑。

  首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决定了我国的体制能够保证在中央正确领导下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对“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浑善达克沙地不断南侵,沙尘暴频繁来袭。上世纪50年代,国家林业部、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给予了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塞罕坝建设发展创造条件,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

  其次,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塞罕坝林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塞罕坝林场的发展,离不开一套严格的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塞罕坝林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生态脆弱地区林场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建设,在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经营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林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事实证明,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制度保障的作用尤为突出,为我国其他地方走一条可复制的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范例。

  第三,创新制度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创业初期的恶劣条件和技术空白,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科学求实,求新思变,不断加强生产和管理制度创新,先后确定了以修枝、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为主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总结出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抚育利用和主伐利用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经验,创造出一条循环有序的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整理出一套适合塞罕坝林场特点的经营模式,为国有林场经营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塞罕坝林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相关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我们的制度自信。这种自信和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惊人成就,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切身体会和对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一路伴随着共和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落后走向强大,在伟大祖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轨迹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塞罕坝林场用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这是任何外部力量都压不垮、推不翻的。随着我们的制度完善能力日益提高,制度主体的力量日益强大,我们的制度将更加成熟,我们的制度自信也将更加坚实。

  四、倡导绿色生活,凝聚中国智慧体现文化哲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xx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绿色发展重要的实践途径,绿色生活方式是我国大力倡导的全新发展模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要坚持多管齐下,不仅要从社会理念和认识下手,更重要的是不能丢掉文化这个根本因素。因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解读塞罕坝精神,既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塞罕坝生态建设的心路历程,也要从精神和利益的维度对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个人与国家进行深刻的剖析思考。无论哪一点,我们都可以得到共同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塞罕坝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文化哲学,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凝聚形成了中国智慧,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引领生活时尚,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塞罕坝人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之路。

  这是一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之路。优秀传统文化在塞罕坝精神中无处不在:塞罕坝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无私奉献,体现为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塞罕坝精神的遵循原则是天人合一发展观念,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塞罕坝精神的力量源泉是以人为本,展现了对绿色、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茫茫荒原上选择了坚守,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无悔,这正是塞罕坝精神传递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条彰显革命红色文化的自信之路。“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政治品质。正是因为国家战略需要,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热血青年吹响了“集结号”。2万多个昼夜,三代人的奋斗,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优美环境。这种支撑他们矢志不渝、爱岗爱国的核心精神,作出了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

  这是一条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之路。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老一代塞罕坝人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展现了无产阶级工人先锋队强大力量,新一代塞罕坝人传承接力,在传统精神的激励下,更接受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对此,塞罕坝人变传统生产观念为现代生态理念,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大改变,开启了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绿色生活模式。

  革命先烈李大钊讲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的宝贵品质。围绕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四个意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持绿色发展,遵循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坚持“以天为则,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天人合一”,自觉将文化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文化事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特别是xx大以来,总书记先后6次视察xx,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这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拼搏进取,勇于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步一个脚印地绘好蓝图,朝着伟大梦想坚定前进。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7

  -近期以来,来自全国的目光集聚xx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各大媒体反复播放、刊发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赞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号召。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要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把塞罕坝林场创业史、奋斗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他们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绝岭荒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中国绿”,集中表现为“四种绿色”,即绿色生态,绿色生命,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四种绿色”既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又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内涵高度契合。弘扬塞罕坝精神,我们必须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xx工作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总体要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阵地职能和作用,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引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推动xx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营造绿色生态,形成中国方案构建生态文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中的重要环节,并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反映了党在新时期执政道路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反复强调,“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

  ‘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与国际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同源。可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具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塞罕坝的建设历程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回顾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发展路径,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一条以生态为本的发展主线。作为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的拓荒者,塞罕坝人始终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不追求短期效益,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道路。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经营和保护并重、利用和培育并举,在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内,合理采伐利用,采用先进技术,优化树种结构,确保森林资源释放最大生态红利。塞罕坝人始终坚持以中国精神为价值导向,自觉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无数的感人事迹。当前,塞罕坝已成为世界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是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世界窗口。

  塞罕坝的绿色创业史,是一部丰富发展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教材。它不仅是一部活在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范本,更是几代塞罕坝人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心路历程和奋斗历史,以无可置疑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今天,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大的智慧和勇气,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播撒绿色生命,塑造中国精神成就中国梦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和动力,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理论自信,使中国梦更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体现了丰富的中国精神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塞罕坝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随着播撒绿色,把中国精神散布到坝上每一个角落。

  塞罕坝55年的艰苦创业史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榜样标杆。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有毅然决然放弃高考的“坝上六女”,有“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有一对对在“望海楼”的夫妻瞭望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部传奇:以占xx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xx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和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

  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敢叫日月换新天,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战胜了一切阻碍和困难。他们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新时期下,塞罕坝人始终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弘扬“赶考”精神,凝聚圆梦力量,再次投身到新的伟大建设征程。

  “塞罕坝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鲜活教材。时代虽在变化进步,但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塞罕坝人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一年120天零下20℃以下天数的恶劣气候环境下,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攻艰克险的坚守,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创造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海”的绿色奇迹。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核心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仍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而艰苦的努力。”理论信仰就是奋斗的方向,构筑伟大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个流淌着塞罕坝精神血液的社会群体。我们彰显塞罕坝精神,就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自信的生动表现。

  三、推动绿色生产,立足中国实际尊重科学规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鲜明特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关键是要始终高举伟大旗帜,把握鲜明时代主题,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优势和价值。

  所谓制度保障进步,自信推动发展,仔细翻阅塞罕坝的创业史,我们发现这既是一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攻坚克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高寒贫瘠地区的绿色生产史,还是一部尊重规律,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的创新史。塞罕坝人对推进绿色生产的执着,不仅体现在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上,更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严格的制度保障、创新发展的制度支撑。

  首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决定了我国的体制能够保证在中央正确领导下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对“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浑善达克沙地不断南侵,沙尘暴频繁来袭。上世纪50年代,国家林业部、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给予了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塞罕坝建设发展创造条件,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

  其次,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塞罕坝林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塞罕坝林场的发展,离不开一套严格的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塞罕坝林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生态脆弱地区林场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建设,在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经营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为林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事实证明,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制度保障的作用尤为突出,为我国其他地方走一条可复制的生态文明之路提供了范例。

  第三,创新制度是塞罕坝林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创业初期的恶劣条件和技术空白,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科学求实,求新思变,不断加强生产和管理制度创新,先后确定了以修枝、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为主的森林经营生产体系,总结出大密度初植、多次中间抚育利用和主伐利用相结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经验,创造出一条循环有序的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整理出一套适合塞罕坝林场特点的经营模式,为国有林场经营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塞罕坝林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相关制度的优越性,得益于我们的制度自信。这种自信和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惊人成就,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切身体会和对国家发展前途的信心。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一路伴随着共和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落后走向强大,在伟大祖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轨迹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塞罕坝林场用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先进性,这是任何外部力量都压不垮、推不翻的。随着我们的制度完善能力日益提高,制度主体的力量日益强大,我们的制度将更加成熟,我们的制度自信也将更加坚实。

  四、倡导绿色生活,凝聚中国智慧体现文化哲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xx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绿色发展重要的实践途径,绿色生活方式是我国大力倡导的全新发展模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要坚持多管齐下,不仅要从社会理念和认识下手,更重要的是不能丢掉文化这个根本因素。因为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文化是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解读塞罕坝精神,既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塞罕坝生态建设的心路历程,也要从精神和利益的维度对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个人与国家进行深刻的剖析思考。无论哪一点,我们都可以得到共同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塞罕坝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文化哲学,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凝聚形成了中国智慧,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引领生活时尚,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说,塞罕坝人走出了一条文化自信之路。

  这是一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之路。优秀传统文化在塞罕坝精神中无处不在:塞罕坝精神的价值取向是无私奉献,体现为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塞罕坝精神的遵循原则是天人合一发展观念,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塞罕坝精神的力量源泉是以人为本,展现了对绿色、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茫茫荒原上选择了坚守,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无悔,这正是塞罕坝精神传递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条彰显革命红色文化的自信之路。“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可贵的政治品质。正是因为国家战略需要,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热血青年吹响了“集结号”。2万多个昼夜,三代人的奋斗,他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优美环境。这种支撑他们矢志不渝、爱岗爱国的核心精神,作出了对党忠诚的最好诠释。

  这是一条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之路。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老一代塞罕坝人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展现了无产阶级工人先锋队强大力量,新一代塞罕坝人传承接力,在传统精神的激励下,更接受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对此,塞罕坝人变传统生产观念为现代生态理念,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大改变,开启了生活城镇化、住宿公寓化、办公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的绿色生活模式。

  革命先烈李大钊讲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的宝贵品质。围绕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四个意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持绿色发展,遵循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坚持“以天为则,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天人合一”,自觉将文化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文化事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特别是xx大以来,总书记先后6次视察xx,作出“四个加快”“六个扎实”“三个扎扎实实”等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这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拼搏进取,勇于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步一个脚印地绘好蓝图,朝着伟大梦想坚定前进。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8

  一棵树每年可贮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森林一年可吸收粉尘20—60吨,1万亩林地的蓄水能力,则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树的生态价值可谓非比寻常,而人的生态贡献倘若积累起来,同样非常可观。

  “一次塞罕行,一生塞罕情”,许多去塞罕坝采风和游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这份精神熏染,源自于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激扬于塞罕坝人“一年四季 长 在树林里”的苦干坚守,落脚于塞罕坝人“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的生态深情。塞罕坝人55年的平凡坚守、苦干兴业,换来茫茫荒原变身百万亩森林的惊天巨变,造就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这个奇迹,是愚公精神的现实写照,是艰苦创业的时代缩影,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

  美丽中国的基石,不仅在于天蓝地绿水秀山清,也在于千千万万颗像塞罕坝人一样的美丽心灵。“同呼吸,共奋斗”,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态文明音符的演奏者。我们也许不能都成为造林不断、护绿不止的“生态卫士”,却可以成为像塞罕坝人那样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积极行动者。观山水则赋予山水以生命情感,在城市则装点生活以自然情怀,不是所有的美景都在远方,心间的生态意识,日常的环保行动,汇集起来就是一道亮丽风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然而不少人想的是:我享有生态,你去讲文明。我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些人却只想自己乘凉后人栽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地方却只盯住金山银山;谁污染谁治理,有的部门却不断掩饰污染回避治理……殊不知,生态环境一旦损毁必是失之长远的“全输”结局。无论是破解过度消费引发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公地悲剧”,还是减少只讲享用和消费、忽视责任和义务的“搭便车”行为,关键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和参与。xx今年3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言简意赅,意味深远。

  当年的塞罕坝创业者,几乎人人都能准确说出国家制定的林场建场目标: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过去植树造林,更多出自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朴素生态危机意识;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绿色发展、追求永续发展的生态自觉。从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今天中国孜孜探索的,是一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路,是一场以绿色发展为先导的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谁都不应是例外。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人人呵护绿色、保护生态,力量汇集起来就是“绿色海洋”,时间积累下来就是社会风尚。让生态意识融为公众意识,生态道德成为社会公德,每个人心间的美丽愿景,一定能生长为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9

  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工作其实是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渠道好途径,想要工作专精,必须多做工作,多思考多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专业知识都算是比较精通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学习呢?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个比喻比较恰当,当学生有不解的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第一时间给予解答,这是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而终身学习提供了这样一种途径,帮助教师在积累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总结出教育的本质,以发展真正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

  说真话,办实事,是工作的底线。我们化学是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相对正确的知识(暂时没有绝对正确的,参照体系的变化也会导致论证过程和结果不同),也要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而且马上就能实践的行为(实验、动作模拟)来描述,绝不能因为自身知识的上限问题,而给学生模糊的不可靠的知识,绝不能因为自身的一时好恶,而对某一些实验现象或者学生行为轻易下结论。终身学习,就是要在自身的教育理念中,逐渐将高级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和特点,生发出来,其实这种观念或者理念是非常难“学”或者说“模仿”到的,因为教育是艺术,虽然现在教育世俗化了,但是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和教育者紧密相关的,如果教育者本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很大的变化,即使学习或者模仿了先进的教育方法或者理念,也很可能是徒有其表而难学到实质,所以要终身学习,持续读书,将自己原有的固有的思维持续更新,与时俱进,在如何教好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学科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使学生学得开心快乐,是我们终生的一项硬任务。

  最实的事就是课堂。如果我上课,有学生不听或者很难听进去,尤其是学习中等的学生听不下去,那么一定是我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而不是学生不愿意学,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特别想学好的,然而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的研究,表明了每个人的生物钟都是不同的。在2014年的时候,我就开始了xx中考化学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至今为止,已有原创文章五十余篇,每一篇都和教学有密切关系,学生在这上面阅读文章进行预习,有些学生开始看不懂,一上课就听懂了,还有些学生暂时不想学,但是过一段时间又想学了,而再想学的时候,老师已经不讲了,进度都过去了。现在有了xx中考化学这个平台,如果学生再想学,就有地方自学,不必花许多的时间去找。但是如何发展学生的内驱力,还是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种课程,能够通过项目实践,来帮助学生学会这些知识,也许会更好,这也是我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坚持科技引导、勤于钻研、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先后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取得了多项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创新发展的自我超越。还是要做实事。做事,必须本着创业的精神来做,把事情当项目,把项目当生命来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新的战场上开辟出自己的天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许多的“奇迹”,都是源于人定胜天的信念,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源于科学的方法系统的研究。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学校现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工作硕果累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坚定信念,勤奋进取,以真实而刻苦的奋斗,让学生们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10

  半个世纪的坚守,寒来暑往,塞罕坝人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榜样,用创新做笔,用大地做纸,谱写了一篇世人称赞的绝章。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我们党96年艰苦卓越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创新,走过的艰难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今天局面的开拓,着实来之不易。这为塞罕坝人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奠定了精神基础。

  奉献是真理。无私奉献是塞罕坝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奉行的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打造绿色生态”,正是有了这样的觉悟,塞罕坝人才能传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精神,坚决听党指挥,落实中央部署,传承发扬不怕苦、不怕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早出晚归,奔走于荒地之中,穿梭在风沙里,用勤劳的汗水和无数的日夜换来林场满目的“绿色”。不仅为环保生态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塞罕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是灵魂。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恶劣的天气状况,艰巨的发展任务,塞罕坝人知道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国家发展所必须、应当全民推广发扬的伟大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食粮,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争做“塞罕坝人”是每一个党员的目标与责任。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11

  塞罕坝处于_与内蒙古接壤地区,天气高寒、气候干燥,在这样的地方建造林场,不仅要克服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要克服技术难关。这里过去有着“六女上坝”的传奇:六个正值年少的女同学放弃高考,立志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面对的却是超乎想象的艰苦条件,四面透风的苗棚,冻的直打冷战,忍受着钻心疼痛,累到站不起来,却仍然将满腔热情心甘情愿的铺洒在万亩林场上;当初创业的塞罕坝人,住在窝棚和土坯房里,吃的是窝头,喝的是雪水,气温在冰点以下,每个人的衣服都冻成冰甲,被窝成为“冰雪窝”,创业者就把转头和石头扔到火堆里,烧热再搬进被窝……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一、要树立牢固的理想信念。要学习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对事业绝对忠诚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对党忠诚,坚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明确政治方向。要常怀忠诚之心,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把握方向,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

  二、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更要有变革求新的勇气、意识和信心,始终保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魄力,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勇气,始终保持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韧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观念上有新飞跃,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标准,作风上有新改进,永葆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三、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视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做好长期苦战、奋战的思想准备,反对奢靡之风;以焦裕禄、杨善洲等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坚持奋发有为、艰苦创业,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昂扬向上,不怕艰难困苦,不贪安逸享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空名、扎实工作,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篇12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纪念林并同林场职工亲切交流,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塞罕坝人把“黄沙遮无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令世界瞩目的“华北绿宝石”。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塞罕坝第一代护林人赵振宇说过:“一辈子就干好这一件事,值得!”1962年,369名创业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只为了彻底改变塞罕坝“大漠沙如雪”的萧条景象。作为年轻党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敢于不负嘱托,用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奋进之路上仍会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越是风高浪急、山高路远,越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作好面对复杂环境和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满怀自信、破浪前进。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职工机械工程师任仲元说过:“我们就是听从党的召唤,来这一心一意地办好造林这件事”。塞罕坝人扛起铁锹、背上树苗,热血上坝,无畏困难,抗严寒、斗风沙,在荒地上种满了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大多年轻党员生活环境优越,并没有吃过太多苦,不敢面对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应弯下身子虚心向前辈们学习,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添福祉,彰显年轻党员的政治本色,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体现在一点一滴、一举一动的行动中,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坝上。”接受组织安排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的王尚海扛起“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带领着队伍建设塞罕坝。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与毅力创造了现在的“华北绿宝石”,林地面积由建场之初的2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连片人工森林。年轻党员要在平凡中勇担使命、奉献中追求卓越、奋斗中一往无前,不负青春、牢记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精神 塞罕坝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800字 塞罕坝精神感想2000字 观看塞罕坝精神心得十篇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0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600字 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400字 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1500字 塞罕坝精神的感悟400字 塞罕坝精神感悟和体会300字 弘扬塞罕坝精神心得20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