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10篇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2-06-16 1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10篇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1

  87年前,中央红军开启了气壮山河的长征之路。途经桂北湘江地域时,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湘江战役打响了。一场场赴汤蹈火的阻击,一次次九死不悔的坚守,为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打下基石。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这场战役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每一次牺牲都是不朽的,每一位英雄都值得仰望。英雄们用自己坚强的信念、钢铁般的纪律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天,我们观看了这段悲壮的历史,对个人来说既是为了缅怀先烈,知道来时的路,又是指明方向,明确了新时代新长征的未来路,必将以巡察工作为中心,在十四五新的起点上,为巡察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习党史的最终目的是坚定信仰、指导实践。学好党史,既要通读博览,更要秉要执本,立足巡察工作实际,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作为一名巡察干部,我认为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学习党史与做好巡察工作相结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树牢“四个意识”,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态度做好巡察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学深弄懂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不断提高巡察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坚持严于律己,坚决执行巡察工作纪律。在巡察工作中,严格执行巡察干部“十个不准”和湖北省巡视巡察干部“十五严禁”等有关纪律要求开展巡察工作,在用党的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巡察对象的同时,也要刀刃向内,时刻用手电筒照照自己,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巡察干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的指示要求,在巡察工作中不断强化人民情怀,精准发现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目标,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四)以实践担当为抓手,不断强化政治执行力。巡察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把政治执行力作为政治体检的重要“标尺”,丈量每一个被巡察单位的党组织,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巡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百年华诞,风华正茂。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巡察工作新的征程,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经验、精神和力量,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巡察工作中,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唯有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才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党史以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究其原因,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出对党的忠诚,学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修炼自身道德品质,方能稳住心神、守住清白。

  学党史以推动方法创新

  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破除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不论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是开展反腐斗争等各项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和人民的事业等不得、慢不得,消极懈怠换不来美好生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事业发展就会原地踏步。我们决不能被既有的成绩蒙蔽双眼、捆缚手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斗志,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学党史以践行为民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学习党史的成效如何终究要回到为民解忧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为民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

  若处处以个人为中心,事事搞自我设计,忘了为民初心,便失了民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增进人民福祉,才能赢得人民衷心而持久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在新征程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回望党史,汲取经验;面向未来发展,更思肩上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3

  百年风雨路,奋斗铸辉煌。我们探寻的是一条从筚路蓝缕踏上圆梦中国的强国之路,绘制的是一张从星星之火点亮万里山河的恢宏画卷,谱出的是一篇人民至上矢志不渝的深情乐章。全党上下团结一心,踏荆棘、涉险滩、闯难关,初心不改高歌前行,踏出了时代的强音,汇聚了历史的荣光,历史的沉淀焕发成广大党员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精神财富。

  追寻来时之路,逐光而行,一步一脚印走向复兴。“回首来时路,白云深几重。”回望来时路,如何穿越重重迷雾拨云见日,踏平坦途,就是要从探寻真理的百年之路中,把握规律,总结经验,循迹而行。从南湖游船上通过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到万里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天安门城楼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呐喊,再到改革开放、幸福小康,追逐中国梦的路上,我们的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历史。实践出真知,百年的探索之路凝聚成照亮前行之路的光束,行进在建党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逐光而行,追梦前行。

  对照历史之书,字字珠玑,一书一能量催人奋进。“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想掌握“大道”,就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的回信中强调,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百年政党风华正茂,艰难困苦中孕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成为了我党光荣传统,优良的作风,淬炼成红色基因,传承为生生不息的革命薪火。翻开党史之书,字句间蕴藏的能量,将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涵养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奏响初心之曲,余音缭绕,一曲一深情敬畏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党史,是艰苦卓越的奋斗史,更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长征路上“半条棉被”,诉说军民鱼水情深;沂蒙军嫂精神,传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真情;脱贫攻坚路上,一句“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描绘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新冠疫情战“疫”路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彰显的深情担当。不变初心之曲,诠释出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政党本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要从党史学习中不断重温初心、感悟初心、叩问初心、践行初心,续写好人民至上的深情乐章。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部党史就是矗立在共产党人心中的丰碑,它记载下艰苦卓越的奋斗史,成为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无上高地,成为了照亮前行征程的精神灯塔。党史丰碑耀征程,让我们在党史学思践悟中,在圆梦中国梦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4

  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走来,走向新中国,走出了一条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的道路,走出了一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道路。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我们党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心任务,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当民主革命、民族解放、联系群众的先锋,在顽强斗争、浴血奋战中体现党的先进性。无数共产党员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前赴后继,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党员的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克服外界封锁的重重困难,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解放思想的模范、落实第一要务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先争优,体现党的先进性。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5

  建国初期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应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通过2020新冠疫情的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蔓延,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6

  百年党史,有艰苦卓绝的奋斗,有斗罢艰险的欣喜。重温历史,缅怀历史,锤炼意志,始终铭记前辈战场上奋力拼搏,视死如归的精神,深刻明白如今苦尽甘来、国泰民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经过近期党史的学习,我对党的光辉伟业和奋斗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党建设的成功并不是随随便便取得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不断自省自新的过程。一个党的持久发展离不开党的远见卓识,更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回望党百年的风雨历程,我发现精神凝聚力与改革创新能力是党能够历经时代风雨而始终屹立的重要秘诀,下面我将从这两个角度,谈谈我对党史的学习体会。

  一、狠抓精神指引,提升核心凝聚

  从党诞生初期的红船精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再到和平年代的维和精神,党的思想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顺应着党的变化,拥有因时而变的具体内涵。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的宏观调控能力,将党对人民生活、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发挥了党的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梦想精神。这些精神的长期发展与实践得益于党对人民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的精神指引,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精神指引,中华民族的核心凝聚力也大大增强,历经风风雨雨依然能够拥有向上向美、无坚不摧的力量。

  二、大力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它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推动着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党并没有在曾经的成功经验里止步不前,而是顺应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战略部署。党的理论体系步步成熟,也越来越灵活地运用到了实践中。正因为有了党的高瞻远瞩,我们才能顺利进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我们国家才可以从“高速发展”顺利前进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质量稳中有进,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离伟大的“中国梦”也越来越近。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为了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福祉,同志们付出了无数辛劳努力。我们所有人也应该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各司其职,心怀大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未来,我们更要坚定思想不动摇,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站好岗做好事,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凝心聚力共走第二个“奋斗百年”路。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7

  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史,农村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重要的工作经验。“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在“百年党史”里研读“百年乡建”,回顾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乡建历程,对于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深刻感悟“农村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深刻含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便迅速与农民建立了血肉联系,成为治理基层社会的新主体,1921年9月,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宣告成立。1922年7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彭湃在自己的家乡海丰县成立了第一个秘密农会。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成立,这标志党在农村基层真正扎根,正式领导农民参与革命斗争。中共二大指出,中国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村实际的结合,更是诞生了一系列关于开展农民运动的科学论述,比如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毛泽东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陈云的《中国民族运动之过去与将来》等,均恰逢其时地分析了农民参加革命的重要性。通过持续地联系农民、动员农民、凝聚农民、组织农民,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基层不断夯实执政之基,获得力量资源。

  深刻思悟“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历史深意。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思考历史发展中的理论经验和实践探索,对于增强新时代乡建青年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责任心,立志建功立业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党的百年历史看,党管农村工作的历史经验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历史上,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问题;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注定了中国革命的一切都必须与农民发生最根本的联系。研读温铁军、潘家恩主编的《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回望从清末张謇、定县翟城米氏父子,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定县实验、邹平实验、三峡乡村建设实验等,再到抗战大后方的乡村建设、延安的乡村建设,一直到新世纪的乡村建设实践情况,不难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最能广泛地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最能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翻身致富,其关键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始终牢牢掌握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权。

  深刻领悟“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现实意义。乡村建设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一切当代的乡建必然有着历史性的继承,更有着趋势性的发展,把握一脉相承的乡建历史,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党在农村建设的各个时期看,乡村建设是一代代仁人志士致力于通过农村建设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事业。历史一再证明,乡村建设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和应该有所作为的广阔天地。毛泽东曾深入农村调研,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决策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等,无一不与他的乡村生活和乡村建设经验有关。梁漱溟辞掉北大教授,毅然决然地投身农村、投身伟大的乡村救亡运动的过程。整整7年时间,他带领知识分子和学生梁仲华、王柄程、孙则让、陈亚三等艰苦创建,完成了乡村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所总结的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历久弥新,至今读来仍使人思悟甚多。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唯有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才能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学党史以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有的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消极悲观,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究其原因,是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学出对党的忠诚,学出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只有从学习党史中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修炼自身道德品质,方能稳住心神、守住清白。

  学党史以推动方法创新

  从浙江嘉兴南湖之畔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破除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挑战,不论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或是开展反腐斗争等各项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征程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党和人民的事业等不得、慢不得,消极懈怠换不来美好生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事业发展就会原地踏步。我们决不能被既有的成绩蒙蔽双眼、捆缚手脚,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和拼搏斗志,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学党史以践行为民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学习党史的成效如何终究要回到为民解忧的实践中接受检验,在为民担当作为中得到体现。

  若处处以个人为中心,事事搞自我设计,忘了为民初心,便失了民心。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增进人民福祉,才能赢得人民衷心而持久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在新征程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回望党史,汲取经验;面向未来发展,更思肩上重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唯有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在学党史中回望初心,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我们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9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礼貌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务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认真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我的错误,端正自我的行为,明确自我的目标。最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老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为有他们的舍命付出才有今天的国富民强。新时代,我们要以史为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好党史、悟好思想、办好实事、开好新局。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篇10

  百年党史,有艰苦卓绝的奋斗,有斗罢艰险的欣喜。重温历史,缅怀历史,锤炼意志,始终铭记前辈战场上奋力拼搏,视死如归的精神,深刻明白如今苦尽甘来、国泰民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经过近期党史的学习,我对党的光辉伟业和奋斗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党建设的成功并不是随随便便取得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不断自省自新的过程。一个党的持久发展离不开党的远见卓识,更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回望党百年的风雨历程,我发现精神凝聚力与改革创新能力是党能够历经时代风雨而始终屹立的重要秘诀,下面我将从这两个角度,谈谈我对党史的学习体会。

  一、狠抓精神指引,提升核心凝聚

  从党诞生初期的红船精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再到和平年代的维和精神,党的思想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顺应着党的变化,拥有因时而变的具体内涵。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的宏观调控能力,将党对人民生活、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发挥了党的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梦想精神。这些精神的长期发展与实践得益于党对人民方向正确、目标明确的精神指引,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精神指引,中华民族的核心凝聚力也大大增强,历经风风雨雨依然能够拥有向上向美、无坚不摧的力量。

  二、大力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它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推动着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党并没有在曾经的成功经验里止步不前,而是顺应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战略部署。党的理论体系步步成熟,也越来越灵活地运用到了实践中。正因为有了党的高瞻远瞩,我们才能顺利进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我们国家才可以从“高速发展”顺利前进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质量稳中有进,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离伟大的“中国梦”也越来越近。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为了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福祉,同志们付出了无数辛劳努力。我们所有人也应该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各司其职,心怀大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未来,我们更要坚定思想不动摇,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站好岗做好事,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凝心聚力共走第二个“奋斗百年”路。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青年 读书 中青班读书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读书班心得体会 读书班感悟 读书班体会和收获 青年读书班发言稿 读书班会心得体会 党员读书班个人心得体会 青年读书会心得体会 青年干部读书班心得体会 青年读书班心得体会15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