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9篇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1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1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所热切盼望的,因为一号文件始终聚焦“三农”,在新的一年里给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如期脱贫,措施要精准。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至于精准识别,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就更需要在“扶贫措施”上力求精准。一号文件中强调的“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就是要求“瞄准”问题,进行“精准”施策。比如,目前为止还存在交通不畅的偏远山区,就要尽快实施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对缺少产业支撑的地区,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这样的“瞄准”“射击”,最后的“堡垒”才能被攻克。
如期脱贫,力量要壮大。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唯有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扶贫队伍,才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扶贫队伍。从以往的扶贫方式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显得单一。也就是说有关扶贫资金还是国家财政承担得多。其实,各民营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企业、组织充分加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力量就大了。据悉,在全国不少的地方,都已经把相关的企业、集团调动起来,加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力量壮大了,实力就增强了,扶贫工作就更有底气。
如期脱贫,体制要保障。扶贫工作要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坚决杜绝“被脱贫”,特别是攻坚拔寨期间的“被脱贫”。这就要求,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体制建设,健全教育、医保、大病救助、残疾人、贫困儿童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保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要全部纳入体制保障中国。唯有把体制保障和脱贫攻坚融为一体,才能让脱贫攻坚真正解决百姓疾苦,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中之重,唯有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精准“对标”,精准“补短”,在“实干”中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一号文件也是对基层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唯有大胆创新、精准施策、壮大力量、保障体制,才能凝心聚力,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透过这沉甸甸的一号文件,眼前展开的是全面小康下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2
去年,《人民日报》刊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政策解读·聚焦中央一号文件①)》深度解析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文件精神,详细回答了现阶段扶贫工作从何处发力、收官之年如何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政策总体走势等关键性问题。收官在即,待到丹桂飘香时,驻村扶贫“合格卷”该长什么样儿?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拿全“基础分”。20xx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判定贫困户是否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标准、最低标准、必答选项,拿不到“满分”就是不合格。作为“合格卷”,必然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充盈,肚子能吃饱,身子能穿暖,吃穿有富裕;现行脱贫标准和程序下全面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指标持续达标,相关佐证印证资料齐全、完整、可追溯,群众认可度高;脱贫成果经得起各级检查、群众质疑,受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
特殊困难户政策兜底要兜住,解决“老病根”。综合各方面信息,贫困群众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已经得到很好保障,基本医疗问题还没有得到好的解决。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对于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兜底,不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作为“合格卷”,应该是贫困群众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吃得起药,力争先看病后“掏钱”或“不掏钱”,残疾等特困户纯收入稳定达到或超过现行脱贫标准;看病分级分类诊疗、费用分层分类“兜底”政策体系有效运转,除开就医支出,群众收入能稳定在现行“脱贫线”之上;凭自身收入难以达到“脱贫线”以上生活标准的,都能享受到社保政策“兜底”,应兜尽兜、应补尽补。
返贫致贫风险逐一对账销号,实现“真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一号文件强调,“各地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以往扶贫工作中,摸索形成的“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四季攻坚重点、“大走访、大排查,补短板、强弱项,大整改、大提升”工作方法等,对推动扶贫攻坚、检验脱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是值得推广、延用的经验和做法。作为“合格卷”,开展整村人口普查、落实已脱贫人口排查,查找返贫风险点,台账管理、对账销号,提早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是应有之意;锁定致贫“高危”人群,采取各种措施,动员社会力量,解决他们实际困难,阻断其致贫路径亦是应有之意。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工就业收到一定冲击,在产业和就业扶贫方面应提早谋划。
吃住在村啃脱贫“硬骨头”,坚持“驻村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们住的怎么样、吃的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哪户生产有困难、哪户就业受影响、哪户临时需帮助,就医费用报销落实没、临时救助到了没、帮扶措施见效没……这些都需要驻村干部待在村里才能及时掌握、及时回应、及时解决。生活贫困往往和思想保守僵化交织在一起,思想上的“贫困”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问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朝夕相处才能拉近与村民“心理距离”,他们才愿意说出埋藏心里的“秘密”,扶贫才能逐步祛除他们心里的“贫困执念”,带领他们移风易俗走向新生活,物资思想共同迈入“小康门”。作为“合格卷”,驻村工作队应坚守扶贫岗位,与村民们在一起,和他们真心交朋友,当好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需求之间的“纽带”,既完成上级交办的脱贫任务,又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朴素”追求。
讲好脱贫攻坚一路生动故事,写好“脱贫史”。我们正在走的是“前无古人”的全面小康路,“打”的是人类减贫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脱贫攻坚战,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将超过70%。这一路走来,必然有许多历史性时刻值得铭记,无数扶贫“志士”前赴后继感人事迹值得抒写,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接续奋斗摆脱贫困的精神值得弘扬……这些都值得去发掘、去总结,去书写、去礼赞,去记录、传后世。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总结好脱贫成果,宣传好脱贫典型,用客观事实、鲜活案例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展示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是“卷中题、题中意”,作为“合格卷”,应对“题中意”积极回应。驻村工作队是脱贫攻坚直接参与者、历史书写者、成果见证人,是最有资格、也是最能讲好中国减贫故事的群体。
收官不是结束,一号文件明确:脱贫攻坚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研究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作为“合格卷”,驻村工作队应总结脱贫经验做法,为转战乡村振兴“战场”积蓄力量,积极对接“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同步做好前瞻性、基础性、铺垫性工作。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3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信访工作条例》作为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对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深入学习领会《条例》,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信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政治责任,自觉从大局大势中谋划推进工作,确保信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内容,用心用情、抓实抓细信访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依法依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社会稳定的前端性、基础性工作,主动融入平安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城乡基层治理,坚决落实信访工作属地责任,狠抓源头化解治理、信访形势研判、矛盾纠纷排查、领导接访包案等工作。
近年来,磴口县始终把信访工作放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位置来抓,深入开展治理重复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全县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磴口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接下来,我县将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信访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稳字当头,全力以赴推动《条例》入脑入心、落地见效。
提高政治站位,逐级压实各方责任。《条例》明确健全党领导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做好信访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抓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始终把定责、履责、考责、问责贯穿工作全过程,把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落到实处。一是逐级压实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强化信访部门协调督办职责,压实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主体责任,压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主动抓的工作职责,切实把信访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强化考核作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将苏木镇、县直部门的信访工作纳入全县大目标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切实把信访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推动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要求办理信访案件。三是分类督促落实。对交办转送至各职能部门的信访案件,由信访部门建立督查督办工作台账,通过电话、传真、会议等方式进行督办;对重点信访案件,组成联合督查小组跟踪督办,并强化执纪问责,倒逼信访责任落实、工作落细。
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强化源头治理。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工作原则,突出全年工作重预防、月季工作重排查、突发信访重源头“三重”举措,强化接待上访与主动下访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提高群众法治观念相结合、依法处置上访闹事与及时处理上访案件相结合“三个结合”,持续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和主动排查化解信访问题上双向发力。一方面,注重信访信息化建设。着力加强网上信访工作,充分发挥网上信访主渠道作用,引导群众更多地以网上投诉的形式反映诉求,进一步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阳光信访”新模式。完善各类问题和矛盾纠纷上报机制,健全县、镇、村“三级”信访接待网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把群众合法权益想在决策之前、把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在实施之前、把群众思想工作做在执行之前“三个在前”,凡涉及重大工程实施、改革措施出台、公共政策调整等都通过专家咨询、举行听证会、公告告示等方式,广泛征求多方意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后的风险等级,分别制定防范化解和处置方式,及时作出不准实施、暂缓实施、分步实施、准予实施的决定,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信访问题,变“保稳定”为“创稳定”。
坚持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案件化解。信访问题最终要实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在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紧紧围绕“事要解决”这一根本任务,努力创新方式方法,下大力气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一是领导包案抓督办。每年将全县重点信访案件,按照领导分工分解到每位县处级领导,各包案领导按照“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定管理、包依法处理”的“五包责任制”,把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消除其后顾之忧。二是联合接访凝合力。按照“整合行政资源、集中进驻办公、力促矛盾化解、提高满意指数”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平台。三是接访下访促化解。根据领导包案、接访情况和分管行业领域、乡镇,把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作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的重要方式,划定各级领导“责任田”,通过领导带头下访,推进党员干部亲自“接”、主动“约”、定期“下”,及时有效解决化解各类信访问题。健全县直部门和苏木镇、农场班子成员随时接访制度,努力做到信访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坚持为民宗旨,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条例》的鲜明特色是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在开展信访工作过程中,始终要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知民心、解民忧、聚民力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不断构建“大信访”格局,既解决矛盾纠纷,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解决具体民生实事上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做到矛盾纠纷、社情民意全面掌握、及时处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综合运用“法、理、情”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听取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出行、征地拆迁和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氛围。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4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1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所热切盼望的,因为一号文件始终聚焦“三农”,在新的一年里给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如期脱贫,措施要精准。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至于精准识别,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就更需要在“扶贫措施”上力求精准。一号文件中强调的“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就是要求“瞄准”问题,进行“精准”施策。比如,目前为止还存在交通不畅的偏远山区,就要尽快实施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对缺少产业支撑的地区,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这样的“瞄准”“射击”,最后的“堡垒”才能被攻克。
如期脱贫,力量要壮大。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唯有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扶贫队伍,才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扶贫队伍。从以往的扶贫方式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显得单一。也就是说有关扶贫资金还是国家财政承担得多。其实,各民营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企业、组织充分加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力量就大了。据悉,在全国不少的地方,都已经把相关的企业、集团调动起来,加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力量壮大了,实力就增强了,扶贫工作就更有底气。
如期脱贫,体制要保障。扶贫工作要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坚决杜绝“被脱贫”,特别是攻坚拔寨期间的“被脱贫”。这就要求,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体制建设,健全教育、医保、大病救助、残疾人、贫困儿童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保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要全部纳入体制保障中国。唯有把体制保障和脱贫攻坚融为一体,才能让脱贫攻坚真正解决百姓疾苦,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中之重,唯有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精准“对标”,精准“补短”,在“实干”中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一号文件也是对基层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唯有大胆创新、精准施策、壮大力量、保障体制,才能凝心聚力,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透过这沉甸甸的一号文件,眼前展开的是全面小康下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5
20xx年是收官之年,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为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擘画了蓝图、规划了前进路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表脱贫攻坚硬指标,全党务必深刻认识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确保收官目标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挥动“脱贫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集中精力真正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扶贫工作。截至20xx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20xx年,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经吹响。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啃下最硬的致贫骨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深化扶志扶智,让真脱贫、脱真贫的成效落实到人,落脚于长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做好“三农”工作为抓手,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让致富活水涌流。
耕好“小康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持因地制宜、靶向治理,从农村实际出发,把“三农”短板一项一项补齐。让“三农”更好走出去。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四好农村路”和网络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厚积“三农”发展的强劲动力。让“三农”更好引进来。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厕所革命和村民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构建优质发展环境。让“三农”更加强起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等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让城乡发展更平衡、农村发展更充分。
播种“新希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用奋斗浇灌幸福果实。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划重点、提要求、明任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强力实施的重大机遇期和最好发展期,必须牢牢把握,乘势而上。农业强,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农村美,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留住乡愁和绿水青山,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农民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和稳定农民工就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追梦奋斗中实现美好生活向往。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在温暖美好的春天,和亿万农民一起向着圆满收官奔跑追梦。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6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强调,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供应。此外,库存充足家底厚,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占总库存的比例超过了70%,小麦库存可以满足1年半的消费需求。
中信建投(601066)期货农产品首席分析师田亚雄对记者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18年丰收,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例如,当前我国耕地面积长期维持在18亿亩左右,但后备的耕地面积大部分以盐碱地、草地等不太适合种植的土地为主,这些后备土地的利用存在难度。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
田亚雄表示,我国农产品产出总量乐观,但结构上仍有矛盾。例如,大量的油脂油料依赖于海外进口,有80%以上的油料作物依赖海外进口。
“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油料种植面积不缩减;另一方面,育种等新种植技术也亟待发力。此外,发挥花生等国内主流优势作物的作用,提升花生油产出。”田亚雄表示。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最复杂的“猪周期”底部。截至2月22日,全国生猪均价已跌至12元/公斤附近,已显著跌破养殖成本。田亚雄表示,在本轮生猪产能过剩期间,预计生猪出栏压力最大的时间与需求的低谷很可能恰好重叠,如何化解产业低谷期的非理性去产能,将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他表示,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和市场供应的“总开关”,是实现逆周期调节的数据基础。只有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保持在合理区间,仔猪生产才有保障,生猪市场供应和猪肉价格才能保持相对稳定。
“预计价格支持政策将是主要的政策抓手。监管层依托于猪粮比价指标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识别风险,在价格过度下跌时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他说。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种源问题和种业发展问题事关大局,事关根本。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高度,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又用“关键”和“核心”两个词叠加的方式,超乎寻常地强调了种源技术攻关的重要性。“这样的表述一点都不过分,种源对于农业而言,重要性可能不亚于工业领域的芯片。”
在强调种业重要性的同时,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种业技术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仍存在“卡脖子”风险。
杨建文说,优良品种的培育,是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技术结合的结果。中国在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农作物强杂交优势利用、绿色超级稻培育技术领跑,但育种领域综合水平仍然较低。
在田亚雄看来,目前,我国种业所面临的瓶颈和壁垒主要表现在产出效率方面,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与海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
近年来,围绕种子为核心的政策不断出台,全力发展种业的政策风向明显,如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颁发加速、《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新种子法修订完成即将施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等4部规章内容扩大至转基因范畴。
去年农业农村部研究制定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了种业振兴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一揽子安排,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提供了路线图、任务书。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表示,今年在主粮,包括大豆、油料等方面,国家将新认定一批基地,支持一批基地来满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需求。
华西证券(002926)认为,在政策暖风下,种业基本面改善的预期较为完善,种业相关上市公司或将迎来重要政策窗口期。
杨建文建议,国家可从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和精准鉴定入手,启动持续性的合作攻关,迅速形成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并创造相应的制度条件。“加紧努力,多方合力,有效发力,从源头上,从根本上,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打好基础。”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具体措施中,文件要求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把乡村振兴与防止返贫有机结合起来,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已有提出,也取得了一些经验。这是中国实践的伟大创举,关键词是“发展”,通过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单靠救济,不是单纯应急,而要注重长效机制,进行统筹安排,短期可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长期能够创造条件,使农民的生活得到持续性的改善,进而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说。
这是我国宣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此基础上,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文件从多方面给出方向性措施。
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近期表示,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在2021年已达到50%的基础上,2022年力争再增加5个百分点,达到55%。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目前有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区域短板。刘焕鑫说,各层级都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整合资源,打出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国家层面将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并建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监测评价机制。
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乡村建设的部署很多,其中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举措包括: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等。
2018年中央曾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环境学院院长朱信凯认为,从“三年行动”到“五年行动”,从“整治”到“整治提升”,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积极回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乡村、过上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盼。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
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对记者表示,在加大国内经济循环、进一步弥补城乡发展差距的当下,未来的基建市场即将再一次下沉,最广泛的市场就在广袤的乡村。尤其是在政府投资强调“有效性”的大背景下,乡村投资能够带动的需求与发展、促进乡村地区的消费与产业振兴的效率相当可观。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针对乡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会新增一个量级。针对乡村的基建标准也将有明显的提升,不仅关注兜底保障,更开始关注投入对乡村的整体带动。”杨晓怿认为。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比如,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孕育形成,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也在加速融合,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重点是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对记者表示,乡村高品质生活强调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也重点强调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7
去年,《人民日报》刊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政策解读·聚焦中央一号文件①)》深度解析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文件精神,详细回答了现阶段扶贫工作从何处发力、收官之年如何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政策总体走势等关键性问题。收官在即,待到丹桂飘香时,驻村扶贫“合格卷”该长什么样儿?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拿全“基础分”。20xx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判定贫困户是否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标准、最低标准、必答选项,拿不到“满分”就是不合格。作为“合格卷”,必然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充盈,肚子能吃饱,身子能穿暖,吃穿有富裕;现行脱贫标准和程序下全面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指标持续达标,相关佐证印证资料齐全、完整、可追溯,群众认可度高;脱贫成果经得起各级检查、群众质疑,受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
特殊困难户政策兜底要兜住,解决“老病根”。综合各方面信息,贫困群众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已经得到很好保障,基本医疗问题还没有得到好的解决。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对于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兜底,不让他们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作为“合格卷”,应该是贫困群众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吃得起药,力争先看病后“掏钱”或“不掏钱”,残疾等特困户纯收入稳定达到或超过现行脱贫标准;看病分级分类诊疗、费用分层分类“兜底”政策体系有效运转,除开就医支出,群众收入能稳定在现行“脱贫线”之上;凭自身收入难以达到“脱贫线”以上生活标准的,都能享受到社保政策“兜底”,应兜尽兜、应补尽补。
返贫致贫风险逐一对账销号,实现“真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一号文件强调,“各地要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以往扶贫工作中,摸索形成的“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四季攻坚重点、“大走访、大排查,补短板、强弱项,大整改、大提升”工作方法等,对推动扶贫攻坚、检验脱贫成效、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是值得推广、延用的经验和做法。作为“合格卷”,开展整村人口普查、落实已脱贫人口排查,查找返贫风险点,台账管理、对账销号,提早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是应有之意;锁定致贫“高危”人群,采取各种措施,动员社会力量,解决他们实际困难,阻断其致贫路径亦是应有之意。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工就业收到一定冲击,在产业和就业扶贫方面应提早谋划。
吃住在村啃脱贫“硬骨头”,坚持“驻村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们住的怎么样、吃的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哪户生产有困难、哪户就业受影响、哪户临时需帮助,就医费用报销落实没、临时救助到了没、帮扶措施见效没……这些都需要驻村干部待在村里才能及时掌握、及时回应、及时解决。生活贫困往往和思想保守僵化交织在一起,思想上的“贫困”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问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只有朝夕相处才能拉近与村民“心理距离”,他们才愿意说出埋藏心里的“秘密”,扶贫才能逐步祛除他们心里的“贫困执念”,带领他们移风易俗走向新生活,物资思想共同迈入“小康门”。作为“合格卷”,驻村工作队应坚守扶贫岗位,与村民们在一起,和他们真心交朋友,当好扶贫政策与贫困群众需求之间的“纽带”,既完成上级交办的脱贫任务,又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朴素”追求。
讲好脱贫攻坚一路生动故事,写好“脱贫史”。我们正在走的是“前无古人”的全面小康路,“打”的是人类减贫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脱贫攻坚战,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将超过70%。这一路走来,必然有许多历史性时刻值得铭记,无数扶贫“志士”前赴后继感人事迹值得抒写,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接续奋斗摆脱贫困的精神值得弘扬……这些都值得去发掘、去总结,去书写、去礼赞,去记录、传后世。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总结好脱贫成果,宣传好脱贫典型,用客观事实、鲜活案例讲好中国减贫生动故事,展示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是“卷中题、题中意”,作为“合格卷”,应对“题中意”积极回应。驻村工作队是脱贫攻坚直接参与者、历史书写者、成果见证人,是最有资格、也是最能讲好中国减贫故事的群体。
收官不是结束,一号文件明确:脱贫攻坚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研究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作为“合格卷”,驻村工作队应总结脱贫经验做法,为转战乡村振兴“战场”积蓄力量,积极对接“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同步做好前瞻性、基础性、铺垫性工作。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8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解决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县自然资源局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要点解读心得体会篇9
推荐访问:自然资源 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 信访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 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的指导意见 信访工作的经验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心得体会 信访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