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1921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1921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时间:2022-06-12 15:45:03 来源:网友投稿

1921心得体会1500字15篇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于艰苦卓绝中屡创辉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造出百年来世界政治版图上最耀眼的风景。电影艺术怎样表现这段光辉历史,怎样刻画这道耀眼风景,怎样展现出蕴含其中的深厚力量,是一件殊非寻常、值得倾情投入的大题目。影片《1921》对此所作出的探索和引发的思考,对于电影艺术如何做到重大主题能与百姓心灵契合,如何让历史题材引起年轻受众共鸣,让中国故事获得世界更多认同,都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这个重大的时代节点,该片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成为一个话题、一个现象。

  生动的细节犹如宏大历史的血肉。对细节的刻画不仅关乎对历史真实性的把握,也关乎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最见创作者的功力。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是国人皆知的历史。《1921》的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继十年前的《建党伟业》后,再度执导这一题材影片,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讲述事件到塑造人物,在宏大叙事中追求鲜活形象和动人细节,体现了一种新理念和新视角。影片所体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深情回望,寓于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犹如一个个滚烫的沸点,温热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敬。

  电影《1921》寻求一条纽带来唤醒当代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记忆,那就是青春力量、热血中华。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中华大地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从大江南北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初心:就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就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正是这一条纽带,将历史和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

  影片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细节刻画。李达急匆匆地冒险赶到被查封的印刷厂,只求改一个翻译的词语,坚持要把“百姓”改成“人民”,他急切地说:“两个词字义相近,意义完全不同,人民是主人”。当“人民”二字被排字工徐徐拼上、缓缓定格时,也定义了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百年初心。

  当年轻的革命家们为一大的议题争论不休时,刘仁静担心地问毛泽东,争论多、分歧大,能通过决议吗?毛泽东毫不迟疑地从容回答,“能!”。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坚定不移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那一代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对寻找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灾难深重之际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曾经,毛泽东为了摆脱旧家庭的束缚,竭力摆脱父亲的追赶,在山村小道上奋力奔跑;后来,毛泽东来到上海,为了即将到来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在繁华街头忘情奔跑。反复叠映的镜头,深情又寓意深刻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初心,这个100年后9000多万党员要接续奋斗的使命。这是电影《1921》的故事内核,也是影片的时代价值。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2

  党10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开始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谁都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共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我们更不可能不知道,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进了幸福和民主……说起党的奋斗历程,总不会忘记想起那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一直认为南昌起义是奋斗的真正的开始,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再也不是靠着几个人来掀起小小波澜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武装。

  我们也总不会忘记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特别是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的遵义会议,艰苦的长征走出了共产党人宝贵的乐观奋斗精神,淘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播下了生命力顽强的革命火种;遵义会义更是开出了我们自己的个性。

  在经济迅速繁荣的今天,我们也并不会忘记祖国成立初的荒凉破败,我们更不会忘记是党的改革号召将祖国人民从困苦中解救……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一样,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革命年代,国内有_ 国外有帝国主义,这些强大的势力无不致力于将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一切都让我们党的革命历程走得无比艰辛。

  曾记得,有好多次,我们的事业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有好多次,我们在生死存亡的路口挣扎抉择……只是幸好,我们有一代代的伟人,一代代的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有乐观且坚强的人民,我们有着正义的思想指导!所以,在每一个生死关头,我们都能走出错误,获得成长,因而,我们走到了今天。

  时至今日,党给了国家真正的解放,给了人民尊严和幸福,这些,无不缘于党的成熟,党学会了真正实事求是。

  走在校园,我总能看到一群群朝气蓬勃的同学争取着成为党的一分子,我也在努力争取着,我真的为党高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看到了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想说,少年爱党,我党更强!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3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社会也在党领导人民的长期奋斗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每当看到那漂亮的国徽的时候,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一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上学的时候,我从书本上读到了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美好明天,勇敢的面对敌人的屠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那可歌可泣的故事,那威武不屈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黄继光为了革命的胜利,用他的血肉之躯堵枪眼,用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年仅十六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的走向敌人的屠刀,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斗英雄董存瑞为了开辟祖国解放的胜利道路,舍身炸掉敌人的碉堡。从这些烈士身上,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也明白了为什么高高飘扬的国旗如此鲜艳。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万千革命志士,赶走了帝国主义,了蒋家王朝,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唤醒了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了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一个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祖国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够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更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

  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党的光芒照耀着每一片土地,回首眺望过去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的风雨沧桑。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了枫叶流丹,闻到了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撼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的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祖国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

  回眸昨日,祖国的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的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是祖国青年人的世界,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祖国的重托,我们要跨越新的一代,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做个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胸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正是我们党历经九十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党的事业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需要我们的朝气和锐气,需要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党的组织要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需要我们的激情和热情,需要我们的创造和活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让我们在党的领导和鼓励下勇敢的担当,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对我们年轻人的无限厚望,让青春与党同行!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于艰苦卓绝中屡创辉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造出百年来世界政治版图上最耀眼的风景。电影艺术怎样表现这段光辉历史,怎样刻画这道耀眼风景,怎样展现出蕴含其中的深厚力量,是一件殊非寻常、值得倾情投入的大题目。影片《1921》对此所作出的探索和引发的思考,对于电影艺术如何做到重大主题能与百姓心灵契合,如何让历史题材引起年轻受众共鸣,让中国故事获得世界更多认同,都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这个重大的时代节点,该片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成为一个话题、一个现象。

  生动的细节犹如宏大历史的血肉。对细节的刻画不仅关乎对历史真实性的把握,也关乎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最见创作者的功力。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是国人皆知的历史。《1921》的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继十年前的《建党伟业》后,再度执导这一题材影片,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讲述事件到塑造人物,在宏大叙事中追求鲜活形象和动人细节,体现了一种新理念和新视角。影片所体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深情回望,寓于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犹如一个个滚烫的沸点,温热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敬。

  电影《1921》寻求一条纽带来唤醒当代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记忆,那就是青春力量、热血中华。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中华大地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从大江南北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初心:就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就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正是这一条纽带,将历史和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

  影片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细节刻画。李达急匆匆地冒险赶到被查封的印刷厂,只求改一个翻译的词语,坚持要把“百姓”改成“人民”,他急切地说:“两个词字义相近,意义完全不同,人民是主人”。当“人民”二字被排字工徐徐拼上、缓缓定格时,也定义了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百年初心。

  当年轻的革命家们为一大的议题争论不休时,刘仁静担心地问毛泽东,争论多、分歧大,能通过决议吗?毛泽东毫不迟疑地从容回答,“能!”。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坚定不移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那一代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对寻找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灾难深重之际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曾经,毛泽东为了摆脱旧家庭的束缚,竭力摆脱父亲的追赶,在山村小道上奋力奔跑;后来,毛泽东来到上海,为了即将到来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在繁华街头忘情奔跑。反复叠映的镜头,深情又寓意深刻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初心,这个100年后9000多万党员要接续奋斗的使命。这是电影《1921》的故事内核,也是影片的时代价值。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10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的是感激。

  在这激情万丈的日子里,我脑海里的记忆大门,正缓缓向我打开。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悠悠长夜下终于亮起了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亮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传说传说感动着。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雷锋精神”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申奥 申博成功 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照亮了华夏儿女的爱国之心。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所谓党民一心,对党就像对我们的亲人。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6

  定档于今年7月1日上映的《1921》是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作。电影围绕“中共一大”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开,讲述平均年龄只有28岁、为一个共同目标和理想奋斗的热血青年相聚上海,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1921》邀请了100名青年演员出演,他们如何靠近100年前的那个时代,真切塑造“开天辟地”的共产党人?黄建新告诉记者:“在符合历史人物特征的同时,选择那些年龄相仿的演员来出演这些历史人物。1921年中共一大参会代表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那种青年眼神里的光,是同龄人才能由衷散发出来的。”

  他提到:“我们拍摄‘五四运动’这场戏时,启用了一批历届艺考第一名的大学生来演学生,他们的青春感,以及对世界、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激情的感觉是纯天然的,是由内而外不加雕琢的,很有感染力。”

  黄建新介绍,为了让演员更深入地理解人物,除了导演、编剧需要阅读大量史料,演员也要提前阅读剧组准备的人物传记、历史文档、书信等。从2020年7月开机到2020年11月关机,《1921》的拍摄历时100天。黄建新说,除了深入了解人物外,演员还自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有的演员为了戏里几句外语台词,从进组前几个月就开始学习这门语言。“他们这种勤奋、刻苦、忘我的精神,为塑造好人物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黄建新说:“许多演员跟我说,通过出演这部电影,不仅深入了解了建党的历史,而且对这些为革命理想不惜奉献一切乃至生命的历史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共鸣。演员们都感慨通过演这部戏自己成长了。”

  《1921》是一部历史题材影片,但和当下有着强烈的联结。黄建新指出,他们拍摄《1921》,不仅为了给先驱者著书立传,更想描摹出一个群体的状态——中国内外交困时的有志爱国青年、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名字在今天璀璨夺目、光芒万丈,但当时他们的状态其实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7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国社会也在党领导人民的长期奋斗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每当看到那漂亮的国徽的时候,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一个名字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上学的时候,我从书本上读到了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美好明天,勇敢的面对敌人的屠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那可歌可泣的故事,那威武不屈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黄继光为了革命的胜利,用他的血肉之躯堵枪眼,用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年仅十六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的走向敌人的屠刀,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斗英雄董存瑞为了开辟祖国解放的胜利道路,舍身炸掉敌人的碉堡。从这些烈士身上,我认识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也明白了为什么高高飘扬的国旗如此鲜艳。

  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万千革命志士,赶走了帝国主义,了蒋家王朝,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唤醒了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了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一个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祖国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够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更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

  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党的光芒照耀着每一片土地,回首眺望过去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的风雨沧桑。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了枫叶流丹,闻到了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撼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的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祖国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

  回眸昨日,祖国的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的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是祖国青年人的世界,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祖国的重托,我们要跨越新的一代,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做个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胸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正是我们党历经九十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重要保证。党的事业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需要我们的朝气和锐气,需要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党的组织要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需要我们的激情和热情,需要我们的创造和活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让我们在党的领导和鼓励下勇敢的担当,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对我们年轻人的无限厚望,让青春与党同行!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8

  “五四运动”孕育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指引青年志士们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电影《1921》将“五四精神”的火种延续,“百年百校·青春诵读”活动意在重温先辈们的理想之言、青春之诗,领会青年之志。

  电影《1921》中的“南陈北李”扮演者陈坤、李晨,分别朗诵了自己演绎的角色陈独秀、李大钊的重要作品,前者来自《新青年》的创刊词,后者则是名篇《青春》。“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这振聋发聩之声,通过影片主创的诵读,号召当代青年人要积极、要向上、要奋发。言者谆谆,穿越百年历史,将两个时代的年轻人连接。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群众基础。1921年7月,参与过“五四运动”的共产党先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党人,翻开了历最精彩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在《1921》中饰演年轻“一大”代表的演员,也出现在诵读活动的领读视频中,他们目光赤诚,声声热血澎湃。通过演员声情并茂的朗诵,充满力量的字句越过百年岁月,直抵当下青年的精神世界。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学子们作为学生代表率先响应活动,发布了诵读视频。在李大钊曾担任教授、图书馆主任的北京大学校园里,学子们诵读了李大钊于1916年写下的《青春》;清华大学的学子以毛泽东的青年寄语开场;马克思的经典语录响起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上;上海大学350名学生在李大钊扮演者李晨的带领下,传颂“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铭记踏上漫长征途的革命先辈,电影《1921》联合众多平台发起的“百年百校·青春诵读”活动,为“虽历百年青春依旧”的中国共产党献上的一份礼物,也为当下青年献上一堂生动而富有意义的“青春党课”。

  电影《1921》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将于2021年7月1日全国上映。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于艰苦卓绝中屡创辉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造出百年来世界政治版图上最耀眼的风景。电影艺术怎样表现这段光辉历史,怎样刻画这道耀眼风景,怎样展现出蕴含其中的深厚力量,是一件殊非寻常、值得倾情投入的大题目。影片《1921》对此所作出的探索和引发的思考,对于电影艺术如何做到重大主题能与百姓心灵契合,如何让历史题材引起年轻受众共鸣,让中国故事获得世界更多认同,都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这个重大的时代节点,该片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成为一个话题、一个现象。

  生动的细节犹如宏大历史的血肉。对细节的刻画不仅关乎对历史真实性的把握,也关乎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最见创作者的功力。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是国人皆知的历史。《1921》的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继十年前的《建党伟业》后,再度执导这一题材影片,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讲述事件到塑造人物,在宏大叙事中追求鲜活形象和动人细节,体现了一种新理念和新视角。影片所体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深情回望,寓于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犹如一个个滚烫的沸点,温热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敬。

  电影《1921》寻求一条纽带来唤醒当代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记忆,那就是青春力量、热血中华。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中华大地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从大江南北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初心:就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就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正是这一条纽带,将历史和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

  影片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细节刻画。李达急匆匆地冒险赶到被查封的印刷厂,只求改一个翻译的词语,坚持要把“百姓”改成“人民”,他急切地说:“两个词字义相近,意义完全不同,人民是主人”。当“人民”二字被排字工徐徐拼上、缓缓定格时,也定义了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百年初心。

  当年轻的革命家们为一大的议题争论不休时,刘仁静担心地问毛泽东,争论多、分歧大,能通过决议吗?毛泽东毫不迟疑地从容回答,“能!”。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坚定不移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那一代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对寻找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灾难深重之际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曾经,毛泽东为了摆脱旧家庭的束缚,竭力摆脱父亲的追赶,在山村小道上奋力奔跑;后来,毛泽东来到上海,为了即将到来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在繁华街头忘情奔跑。反复叠映的镜头,深情又寓意深刻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初心,这个100年后9000多万党员要接续奋斗的使命。这是电影《1921》的故事内核,也是影片的时代价值。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1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于艰苦卓绝中屡创辉煌,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创造出百年来世界政治版图上最耀眼的风景。电影艺术怎样表现这段光辉历史,怎样刻画这道耀眼风景,怎样展现出蕴含其中的深厚力量,是一件殊非寻常、值得倾情投入的大题目。影片《1921》对此所作出的探索和引发的思考,对于电影艺术如何做到重大主题能与百姓心灵契合,如何让历史题材引起年轻受众共鸣,让中国故事获得世界更多认同,都作出了有益探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这个重大的时代节点,该片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成为一个话题、一个现象。

  生动的细节犹如宏大历史的血肉。对细节的刻画不仅关乎对历史真实性的把握,也关乎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当然,也最见创作者的功力。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是国人皆知的历史。《1921》的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继十年前的《建党伟业》后,再度执导这一题材影片,力求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讲述事件到塑造人物,在宏大叙事中追求鲜活形象和动人细节,体现了一种新理念和新视角。影片所体现出的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深情回望,寓于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犹如一个个滚烫的沸点,温热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使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敬。

  电影《1921》寻求一条纽带来唤醒当代人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记忆,那就是青春力量、热血中华。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中华大地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个个热血的青年,从大江南北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初心:就是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为国家和民族找到一条出路,就是要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正是这一条纽带,将历史和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

  影片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细节刻画。李达急匆匆地冒险赶到被查封的印刷厂,只求改一个翻译的词语,坚持要把“百姓”改成“人民”,他急切地说:“两个词字义相近,意义完全不同,人民是主人”。当“人民”二字被排字工徐徐拼上、缓缓定格时,也定义了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百年初心。

  当年轻的革命家们为一大的议题争论不休时,刘仁静担心地问毛泽东,争论多、分歧大,能通过决议吗?毛泽东毫不迟疑地从容回答,“能!”。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坚定不移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那一代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对寻找革命道路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灾难深重之际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曾经,毛泽东为了摆脱旧家庭的束缚,竭力摆脱父亲的追赶,在山村小道上奋力奔跑;后来,毛泽东来到上海,为了即将到来的“开天辟地大事变”,在繁华街头忘情奔跑。反复叠映的镜头,深情又寓意深刻地再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初心,这个100年后9000多万党员要接续奋斗的使命。这是电影《1921》的故事内核,也是影片的时代价值。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11

  电影《1921》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在上海共聚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影片以丰富的细节、立体的人物、充沛的情感和生活化视角,探寻“一大代表”们为救亡图存无悔付出的“心灵源动力”,被誉为“建党题材新时代经典之作”。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该片的宏大叙事,把1921年前后国内外大事通过艺术手法凝练在一部电影中。《1921》是聚焦式的、年轻化的真实还原,在严谨的史料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用更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去讲述建党的历史,对于党史教育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普及意义重大。片中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祝盛典,却被挡在门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国人却无法踏上中国土地的委屈愤懑,随后以毛泽东夜跑的情景,穿插成长经历的蒙太奇剪辑,以合理化想象的生活情景,串联一代伟人树立改变丧权辱国社会现状决心的成长道路和动力来源,以此凸显先辈们坚决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站在2021年这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因此,观众和时代都需要符合当下时代和文化语境的、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影视作品。而《1921》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大事件,以先辈少年时为核心、以丰满人物为中心、以挖掘细节为重心的细腻表达,探寻第一代共产党人完成“用28年时间就改变旧中国”这一“中国奇迹”的初心动力,生动鲜活再现教科书上的记载,激励当代年轻人汲取榜样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12

  我是政法战线上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绚烂,没有白云那样高远,我就像一颗小星星,总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我不会用金钱的尺子新衡量我的价值,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栋梁,但我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栋梁;我不会让我知识的清泉变为一潭死水,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未新,但我为之拼搏的事业是未新。在高大的树木面前我不曾悲哀,因为大地不会忘记小草的绿色;在宽阔的海洋面前我不曾气馁,因为我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20_年我由基层交警队调到我们县委政法委工作,从此,三尺见方的办公桌是我战斗的岗位。我的工作很平凡,也很普通,可以用“斜、“碎”、“苦”三个字新概括,但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当一名优秀的政法工作者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懈的追求。

  “斜,我的岗位很校我的工作职责是上传下达、情况反愧文件起草等,这些都是很普通很渺小的工作。但是当我看到一份份文稿被印成铅字时,当我看到一份份文件被按时下发时,当我听到政法委的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夸赞时,当我看到全县的综治工作连续五年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的光荣称号时,我真得感到很欣慰。

  有时候,我又感到工作是那样的琐碎枯燥。调查研究、数字统计、协调沟通是我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我知道只有做好这一件件琐碎的事,才能为全县政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

  说到“苦”我是深有体会的。写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杂事,白天忙了机关的事,晚上回家还要爬格子。夜深人静,可能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可我还在挖空心思想题目、出思路、写文章。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用尼古丁燃烧着自己的思维、用手指敲打着键盘,一直熬到天明。

  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我们每个党员都用生命去体现党员先进性,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任劳任怨,那就不失其先进性。

  十多年的政法工作使我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政法战线上感人肺腑的事迹,看到了许许多多为了政法事业而不辞辛劳、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不禁想起明朝诗人于谦的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政法工作者应为之奋斗的目标!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我们的优秀政法工作者,以自己对政法事业的赤诚奉献,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旗帜在前,催人奋进。所以,当我要通宵达旦地熬夜写材料时,老同学对我说,机关工作是“一张报纸一杯茶”,你倒越新越忙啦,何必这么辛苦呢?我笑着说,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当我因丢不开手头工作而取消了公休假时,好朋友对我说,休假是你的权利,为什么要放弃?我笑着说,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当我因工作繁忙而经常不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时,爱人对我说,你是要事业还是要家庭呀?我笑着说,要家庭,但更要事业,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想,人的一生要交两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你不错;一份交给自己,当你回首往事时感到人生无悔。而作为特殊材料锻造出新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要递交三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你是他们的榜样;一份交给自己,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而是因为你的奉献让社会有了进步、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还有一份交给党,让党旗因为有了你而增光添彩!

  我新自于最偏远、最贫穷的农村,我是大山的孩子,我是农民的儿子。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对生活、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在我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诚实、善良、质朴的心灵。我不羡慕肥马轻裘、锦衣玉食的生活,我愿堂堂正正地活着,清清白白地做人。我没有对生活的怨言,只有对生活的感恩。我心中始终点燃着一盏明灯:对人宽容、对已克制、对物爱惜、对事尽责;我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激情:于无声处创造自我价值,为人民政法事业竭尽绵薄之力!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13

  100年前,在那个大变局的时刻,一群有志之士挺身而出,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担当起了民族复兴的大义;100年后,又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回顾1921的故事,能有哪些新的启示和思考?这是影片试图回答的一个问题,也正是这种努力,使得这一表现历史重大题材的影片主题得到了时代升华。

  “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则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主席的评价。任凭世事变幻,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百年启示就是把马列主义的原则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电影《1921》再现和强化了这样的理念,给百年大变局下的当代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共产党的与共产国际代表发生分歧,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共产国际的分部,而要建自己的统一政党”;代表们也有辩论,结论是“中国的路必须自己走,这是路线和原则问题。”

  坚定地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尽管有苦难、有牺牲,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这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一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方法理论,是应对任何困难挑战的制胜法宝;贯彻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区别于其他一切政治集团,从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不代表某个特殊群体,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锐气,开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引领着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显著特色,已经成为一种基因,历经百年淬炼,日益发展壮大。正可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从影片《1921》所展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回到今天,我们深深感受到拥有真理力量的政党,愈是在艰难困苦中愈是能展示其伟大的品格,愈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愈是能拥有超卓的智慧。这就是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要义所在,也是我们任重道远、仍需孜孜以求的使命所在。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14

  电影《1921》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郑大圣执导,黄轩、倪妮、王仁君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出演。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重现了百年前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内外黑暗势力的阻挠,克服重重困难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次观影活动,让大家重温了党的诞生历史,观影的党员们纷纷表示要坚守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与公司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三聚三提三创”举措,落实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赋智、赋能、赋值”要求,为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落地落实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921心得体会1500字篇15

  在纪念建党百年即将来临的这段日子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格外兴奋。因为自己无怨无悔、曾发誓要至死不渝信仰与追随的中国,已走过风云激荡的漫长征程,将迎来百年的诞辰。

  100年来,是中国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诗篇;是中国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 一穷二白 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谱写了一曲曲抗震救灾的壮丽凯歌。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我们的党是富于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党;是经得起各种考验,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奋斗不息的党。每一名员都应为此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汶川地震,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坚强,也让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普通人事干部不平凡的爱,这些爱汇聚成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快,接好往下传! 在绵阳南河体育中心内场,人们在手递手地传递铺垫睡板的床砖。一个身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一边指挥着前列的人龙往后传递床砖,一边迅速地将手上的砖传递给下一个人。他就是绵阳市涪城区人事局的景兆钧,作为局里最年轻的干部,他坚持在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服务,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作为一名员,要始终站在抗震救灾的前列;作为一个普通的机关干部,要始终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作为一位四川的儿女,更要与家乡人民站在一起,共渡难关。这是一个人的奉献,这是一个人的情怀。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1921心得体会800字 《1921》心得体会300字 电影1921心得体会1500字 1921感悟200字 1921电影心得1000字 1921观影心得体会1000字 《1921》心得 观看中国1921心得体会600字 1921心得体会2000字 1921心得体会2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