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度战略管理心得7篇

2023年度战略管理心得7篇

时间:2024-08-14 08: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战略管理心得一、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了清晰的企业发展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充分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略管理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战略管理心得7篇

战略管理心得篇1

一、 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了清晰的企业发展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和相关的管理办法。从组织架构和管控方式入手对风险进行管理。例如:企业的研发规划,由于研发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研发周期一般来讲相对较长,研发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建议企业设立研发部门进行专门管理,同时采用操作型管控的模式进行垂直管理。将研发规划分成阶段性计划,设立阶段性目标,分阶段进行管理和效果评估。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化解风险,即使发现并纠正偏差,同时还有利于高效管理、统一调动企业资源,确保研发过程顺利并取得预想效果。

二、注重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完善。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框架内依照相关制度来具体实施的。这就需要国有企业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建设。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而董事会的建设又是重中之重。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加强风险管理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本身就减小了企业运营决策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盲目性和投机行为。再有,在董事会层面增加了风险管理职能,在行政部门中设立各职能部室针对企业风险开展专项管理,一般包括:规划发展部、审计部、财务部、法务部等主要职能部门。这样的组织架构,从董事会层面强化了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通过职能部室的职责划分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而且清晰的职责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企业各项职能管理之间的冲突,降低了沟通和协调的成本投入。

三、 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的论证工作。

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成立风险管理论证小组专门负责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具体的职责,协调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论证,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并监督责任部门具体实施。河北钢铁集团下属的某家钢铁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采用督办方式:由风险管理论证小组对风险管理的职责进行明确,重大风险管理以书面形式下发《风险管理督办卡》责成责任部门专项督办,定期汇报督办结果;同时将督办过程中的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方法并推广使用。

四、 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使得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通过高层会议制定风险管理办法的总纲领,之后由各职能部室在总纲领的指导下分别制定本部室的相关制度和规定,按照此方法,其下属各单位再制定本单位的相关办法。由此一来便形成了纵向的风险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的层层管理和监督执行,自下而上的逐级汇报。每个层级都行使不同的管理权限,将企业风险化整为零,为风险管理制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五、 建立企业内部管控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部分,关系到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和落地。有效地内部管控体系是保障企业稳健运行、防范经营风险的必要条件。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一般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管理。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负责执行内部审计和监察,明确权责和业务流程;风险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来识别和应对企业遇到的经营风险;控制活动方面:通过企业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组织有效的实施管理;信息沟通方面:通过良好的内部沟通平台加强企业横向、纵向的沟通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矛盾,有效的反馈结果,保证管理过程中的意见统一、执行步调一致;内部监督方面:建立独立的监察部门,按照内部监督程序和要求开展日常内部监督、审计监察工作,保证企业领导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运行机制的科学有效。

战略管理心得篇2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了战略管理,没有制定周密的发展的计划,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企业发展出现危机,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但战略管理的进行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战略管理心得篇3

(一)适应环境原则

来自环境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的制定一定要注重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互动性。

战略管理心得篇4

战略管理要有系统原则

人大EMBA说到,系统原则要求战略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必须对其各项指标的利害得失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使部分功能和目标服从于战略创新系统的总体最优目标。

战略管理要有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重要基础,它在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与战略管理有关的信息,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战略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和转换的过程。人大EMBA表示,因此,面对复杂的战略决策,一定要充分发挥各类咨询组织的“外脑”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与战略决策的积极性,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战略管理要有动态原则

战略的管理决策是由创新主体做出的,而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受其所掌握的信息不全及认知能力不足所限,难免会出差错。有时战略管理方案本身就有错误,但在实施前没有发现;有时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使得原本有效的战略的管理方案不再有效;有时由于战略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失误,需要加以修正。人大EMBA指出,这些都证明战略的管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在战略的管理过程中只有贯彻动态原则,才能保证战略的管理的成功。

战略管理要有可行原则

人大EMBA还讲到,可行原则是指运用科学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对企业战略管理方案进行可行性推断,预测方案的可行性。战略的"管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可行性,可行性是指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战略管理能够实施的程度及效果,它是衡量战略管理决策正确性的标志。

战略管理心得篇5

竞争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竞争才能体现出市场经济的内在含义。战略管理主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获得优势,能与同行之间展开对抗。而对抗性主要是企业在与对手竞争时采取的抵抗措施,避免被对手打败而采取的必要性措施,这是企业提高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

战略管理心得篇6

由于战略管理是全局性的→←,并且有一个制定、实施、控制和修订的全过程,所以战略管理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和战略管理部门的事,在战略管理的全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都将参与。

战略管理心得篇7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战略管理的现实意义,对传统管理会计不能适应战略管理和新制造环境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传统管理会计必须进行革新,向战略管理会计阶段过渡以及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观点。同时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不同之处,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进行了研究。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挑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的行为时时刻刻要涉及到战略问题。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确定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达到目标的战略和一系列行动计划的过程。我国在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战略管理思想。

一、战略管理的现实意义

1、战略管理可以为企业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战术计划,从而可排斥企业管理的短期目标,促使企业在全面了解预期的结果之后,采取准确的战术行动以确保在取得短期业绩的同时实现企业原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2、战略管理为企业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变幻无穷的,这种变幻既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又给企业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机遇和挑战。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企业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迎接这种机遇和挑战,分析和预测目前和将来的外部环境,采取积极行动优化企业在环境中的处境,使企业有能力迅速抓住机遇,减少与环境挑战有关的风险,更好地把握企业未来的命运。

3、战略管理可以将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和规律化。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动荡不安。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化,任何企业都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适应。非战略管理的企业,只能采取被动棗防御决策,仅在环境发生变动之后才采取选择,显得十分被动,成效有限。而战略管理的企业则可采取进攻棗防御决策,通过预测未来的环境,避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二、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会计

(一)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1、不能适应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企业自动化方面,高级制造技术(AMT)、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ZMS)的使用日趋普及;在管理方面,采取适时制采购与制造哲学,包括各种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如:零库存、慎选供应商并保持良好关系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在这种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下降,制造费用提高。与传统制造环境相比,新制造环境改变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企业的大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是固定的,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制造费用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种制造环境的革命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产品成本,如何评价企业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如何完善控制系统,如何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使之激励管理者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管理会计对新制造环境的不适应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成本计算系统。现有的成本计算系统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被严重扭曲,不仅不能帮助管理者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而且限制了对这种变化的适应。

(2)成本控制系统。现有的成本控制系统中,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在新制造环境中的作用也值得怀疑。对于短期成本控制而言,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对直接人工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就没有多大意义。大多数制造费用与短期的业务量变动不具有相关性,所以传统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并不能为短期成本控制提供特别有用的信息。

(3)业绩报告系统。传统的业绩报告一般是一月、一旬或一周编报一次,时效性较差。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的制造周期一般是很短的,通常要求在问题发现之时或当天就能取得相关的信息。此外传统的业绩报告中缺乏与企业战略直接相关的非货币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等。因此,管理会计也必须来一场革命。

2、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管理会计重点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成本指标之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管理会计系统没有能够提供,这就会使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市场、管理战略等方面的许多重要因素

3、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成功的企业管理战略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针对竞争进行战略调整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这种信息,例如,从市场占有额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市场占有额等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此外,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这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说更有意义。但是,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和解释这些有用的信息。

(二)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企业管理已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由于传统管理会计存在如上所述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变革,使其过渡到战略管理会计阶段。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战略管理会计分析和提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信息,特别是反映实际成本、业务量、价格、市场占有率、现金流量和企业总资源的需求等方面的相对水平和趋势的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

(1)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相对成本优势。在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使企业管理者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进攻棗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

(2)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与战略管理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则大量提供了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它是反映企业战略地位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

(3)战略管理会计改进了评价企业业绩的尺度。传统管理会计一般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而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实际上,企业利润是否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相对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即在“不采取战略行动”和“采取战略行动”的条件下比较企业的竞争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报酬的变化,对新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价与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业绩评价,以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4)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及时、更有效的业绩报告。当今信息时代,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这大大方便了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系统的操作和控制,来监控各种资源的运用。电脑化的信息系统为数据的综合性和及时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编制管理会计业绩报告的时间也大为减少,使得管理会计在问题发生的当时或当天就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进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提供了可能,为会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更易于取得时效性和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由此可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运而生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由系统论可知,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意义。因此,应首先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我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与企业的总目标具有一致性。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棗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自本世纪中期以来,多数企业把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总目标,因为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的缺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

(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

(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

(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四、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认为,目前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竞争的目标问题,需要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企业应在哪些市场竞争?要与哪些产品竞争?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其竞争目标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是保持较高的竞争地位还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职能战略目标所要明确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公司各个部门或各种职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与内部搜集各种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2、战略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作业影响动因,动因影响成本。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企业生产作业有关的成本动因,如存货搬运次数;另一类是与企业战略有关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经营多元化、全面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相对于作业成本动因而言,战略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更大。因此,从战略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避免企业日后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信息的。因此,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它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为此,战略管理会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摒弃建立在划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基础上的本量利分析模式,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长期本量利分析是以企业的产品成本、收入与销售量呈非线性关系,固定成本变动及产销量不平衡等客观条件下,来研究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其关键是应用高等数学、逻辑学建立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数学模型与关系图,从而确定保本点、安全边际等相关指标,进行利润敏感性分析。在长期投资决策方面,应突破传统的长期投资决策模型中的两个假定:一是资本性投资集中在建设期内,项目经营期间不再追加投资;二是流动资金在期初一次垫付,期末一次收回。把资本性投资与流动资金在项目经营期间随着产品销量的变化而变动的部分也考虑在内,此时的现金流量与传统的现金流量有所不同,其计算公式为:

第t年的现金流量=第t-1年销售收入×(1第t年销售增长率)×第t年销售利润率×(1-第t年所得税率)第t年折旧额-(第t年销售收入-第t-1年销售收入)×(第t年边际固定资产投资率第t年流动资金投资率)

将上述现金流量折现就可得出企业长期投资的预期净现值。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前者主要是人员招聘和员工培训方面的规划。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5、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可能因冒风险而获取超额利润,也可能会招致巨额损失。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报酬越大,风险也越大。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企业的生存。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五、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方法加以保证。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业成本法。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棗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同时,作业成本法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摊方法,及时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优化了业绩评价标准。

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竞争对手是谁;

(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

(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预警分析可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主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市场占有率;内部分析主要分析劳动生产率、机制运转效率、职员队伍是否稳定等。

4、质量成本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电脑化设计和制造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化,适时制采购与制造系统应运而生。在此系统下,为了使产品达到零缺陷,企业非常重视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只有全面掌握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信息,管理者才能进行正确的质量成本预算,借以转变目前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