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吴孟超曾一度没有坐镇门诊。但陆续有患者拦路求医,而且,多是跑了许多医院,没人收治的,怎么办?已经配合吴孟超做了5000多台手术的护士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11篇,供大家参考。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1
吴孟超曾一度没有坐镇门诊。但陆续有患者拦路求医,而且,多是跑了许多医院,没人收治的,怎么办?
已经配合吴孟超做了5000多台手术的护士长程月娥这样说过:“吴老的门诊病人都是条件最差的。”我问什么意思?她说,一是病很重,二是很穷。我再细问,知道这“穷”的含义包括一看就知道这是包不起红包的,何况病很重,说治不了,不收你,不算错误。但到吴老这里,吴老就收下来了。
看到有这样的病人求医无门,吴孟超觉得是自己的耻辱。他恢复了他的“星期二门诊”。设在星期二,因吴孟超作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院长,周一有必要的院务工作,星期二上午安排门诊,可见已非常重视。他还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参加重大疑难疾病会诊。尽管如此繁忙,他仍坚持看门诊,碰到外出误了“星期二门诊”的,他回来后要补上。
他的“星期二门诊”共12个号,挂号必须实名,而且需要患者过去的病历。这么做是为了杜绝号贩子炒号,否则吴孟超的一个号几千元都有人要。如果说他坚持的“星期二门诊”是先进事迹,这里其实是有忧伤的。这些“星期二故事”折射出,贫富差距在以货币的形式改变着不同人群的命运。不断进步的先进医学,更好的医疗环境和优质服务,是向富人倾斜的……吴孟超能改变什么吗?每周12个号,他能做多少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有人建议吴孟超的挂号费理当高一些,吴孟超不同意,而是始终与其他专家号一样。吴孟超筹建肝胆医院,得到了多方支持,但经费仍有缺口,有人建议,你们医院的肝癌治疗费与其他医院相比低不少,放开一点,钱就来了。吴孟超说,医疗费长个一两万,对有钱人不算啥,可对不少老百姓来说,就会有人进不了医院的门,上不了手术台,甚至失去生的希望。
吴孟超还尽量给病人开便宜的药,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他还要求本院医生都要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负担。如今做手术,可以用器械缝合,方法简便,但要增加费用。吴孟超说:“咔嚓”一声,一千多元就花掉了,这可是一个农村孩子读书一年的费用!这个90岁的科学家坚持用手工缝合,是不是有点像个纳鞋底的乡村妇女?正是这个形象,联系着一种伟大的传统。
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派人对他进行考核,确定第二天上午和他谈话。机关考虑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术。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考核组的同志感到不解: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第二天下午谈话时禁不住问了一句:“吴老,上午在给谁做手术啊?”吴孟超说:“一个河南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考核组的同志听了肃然起敬。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2
周永开,男,汉族,巴中市巴州区人,1928年3月出生,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参加工作,历任原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1991年6月离休。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推动原巴中县林业发展成为全国先进,顶着压力查办大案,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坚守“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18.9万余元,连续10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用品,一辈子没有给子女挣下值钱的家产,更没有帮亲友开过一次“后门”。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赢得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四川省跨世纪杰出老人”“十佳老有所为楷模”等荣誉,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省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省委决定,授予周永开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我们要以周永开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像他那样担当使命、执着奋斗,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拼搏向前,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我们要向周永开同志学习,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拼搏奋进、砥砺前行,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3
初识周永开同志,还是十几年前在万源市官渡镇工作期间。每次到项家坪村花萼山,总听到老百姓说:“这个“老革命”,不知道是图啥子,年纪那么大了,还有退休工资,不晓得享福,专门跑到这山上来吃苦”,为此,还在山上也总能听到老百姓诉苦,周永开同志只要在山上看到有人掰竹笋、听到有人打野味,他都要干涉,都要管,让这些原本靠山吃山的老百姓颇有怨言。现在上山,看到花萼山上绿草葱葱,生机盎然,老百姓靠种植珍稀药材致富,真正做到“靠山吃山”了。
保持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体现了周永开同志宽阔的胸怀。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花萼山,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既为保护山上的珍稀动植物苦口婆心向群众进行宣传,同时自己也花费上万元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这份坚持,这份坚守,是周永开同志自己的话“对党赤胆忠心,不怕苦,不怕死,不讲名利地位。组织上入党是一阵子,思想上入党是一辈子”的忠实写照。
保持初心,始终践行“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花萼山因周永开同志的坚守,最终保持了原始自然生态,2007年花萼山也成功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的花萼山绿意盎然,野鸟翻腾,人与自然一片和谐。
保持初心,积善成德彰显大爱。周永开同志不但积极为贫困户捐款捐物,还在老家学校倡导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骨干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自己平时生活俭朴、省吃俭用,几乎将他的全部家当用在了他一生追随的“革命”事业上,这体现了周永开同志心中只有老百姓的大爱精神。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4
人生因奉献而升华,因坚持而伟大。91岁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周永开在入党74年的宗旨践行中始终对党永葆忠心,对人民永怀感恩之心,身体力行在岗尽责,捐资帮困助学,退休后仍发挥余热致力于生态事业,花萼山满眼的苍翠是他用心用情建设的印证,是留给人民的宝贵财富。
革命事迹催人感动,革命理想深感振奋,革命情怀激励作为。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工作之要,要自觉深学周永开同志的典型事迹,领悟事迹中的革命理想、工作精神、有效经验,指导工作朝着既定方向、目标前进,确保航向正确,路线精准,实效突出。
用坚定的态度和如一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党是我一生的追随。”在革命动乱年代,周永开坚定入党的决心,对党忠诚,践行共产党员的底色革命到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职履责,主动作为,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党员干部;在党的98周年华诞前夕,91岁的周永开拿出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交了一笔党费,感怀党恩,誓死敬党。这至纯致敬的爱党行为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增强行动自觉,不论身在何方,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把对党忠诚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永不叛党。
用真诚的态度和务实的行动彰显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理应知恩图报。”周永开积极回报党恩,以身作则,带头垂范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周永开深切关怀孩子就学问题,数十年如一日地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花萼山这片绿水青山,周永开自费在山中买房巡山建林,走遍花萼山自然保护区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挨家挨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以实际行动感染村民主动加入护林行动,在20多年的坚持下,花萼山绿意盎然,野鸟翻腾,人与自然一片和谐。这份执着和毅力让人肃然起敬,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贵在坚持,成于努力,以踏踏实实的作风和高屋建瓴的视界用心对待与人民利益休戚相关的大小事,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5
吴孟超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九。中国在商周时期就把农历七月定为秋季的第一个月,称之孟秋。吴孟超生于七月,小时候的名就叫孟秋。孟秋上初中后,给自己改名为孟超。这是我所看到——从他内心发出的第一个渴望自强的信号。
此后的吴孟超,一生都在努力地超越自己,超越环境对他的束缚,包括父母的爱与期望交织在一起的“父母意志”对他的束缚。17岁,他就经历了一次重要超越。
他5岁时随母亲去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家里穷,父母只供得起这个矮小的孩子读书,起初是期望他学了知识将来能有饭吃。不料他书念得非常好,读完初中,当地没高中,父母决心送他去英国继续读书,这时是指望他将来长了学问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可是,吴孟超却坚持要回国。
这是1940年,中国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蹂躏。吴孟超17岁半,为什么要离别父母弟妹回国?这是个值得追思的问题。
他在马来西亚上的学校是当地华侨办的,叫“光华学校”,取的是光耀中华的意思。校名是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孙中山还写了一副对联:“求知求义最重实践,做事做人全凭真诚。”此联成了这所学校的校训。知识不仅有助于一个人谋生,知识里是有一个日益增长的大世界的。祖国正被侵略,学校里的课程也变了,华侨教师给学生们讲祖国、讲正义、讲国内的英勇抗战,讲得热泪盈眶。青年是有热血的,青年吴孟超是初中的班长,他的心中不再只有一个家,更有祖国,一个宽广辽阔的很大的祖国!
他在实现着人生中极其重大的一个超越,从关心自己的家到关心祖国!他的热血和情感在为此激动,他已经无法服从父亲的愿望,无法仅仅为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处境而去英国读书……他深知父母在五六个孩子中只培养他一人读书,自己肩负着全家的厚望,可是他坚持要回国……回国能干什么,去打仗,还是去读书?国内还有平静的课堂吗?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想要回国。1940年1月,他是与6位同学一起回国的,可见那个年代怀有一腔报国热血的青年是不少的。吴孟超成为吴孟超,必还有他个人的因素。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6
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我想,这就是吴老的手术为什么总是做得那么好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我每次跟他上手术台,心里就很有底气。
去年冬天,上海有个肝癌病人,在一家医院做手术,腹腔打开后,医生说,这个肿瘤靠腔静脉太近,没法切,我们这里正好有肝源,建议做肝移植。病人经济条件不允许,医生就把刀口又缝上了。他的家人不甘心亲人就这样等死,找到了吴老。
吴老仔细研究了病人的资料,觉得切除肿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他没有轻易动手,而是两次组织专家会诊,并把病人的亲属请到会诊现场,详细地了解病人的情况,每次会诊都用去了很长时间。吴老这样严谨负责,几次把病人亲属感动得流泪,他们说:“吴院长,我们先来找您就好了。你们这样认真,我们到这里看病,就是治不好,也认命了。”
手术开始了,这时,我注意到吴老十分从容,上台、开腹、探查、剥离、切除……流畅地操作着,一切就像以往做过的无数例高难度手术那样,最后是有惊无险,成功地把肿瘤切了下来。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轻轻地说了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就这轻轻的一句,忽然让我非常感动,没有百遍千遍的琢磨,哪有吴老所说的“容易”?
42天后,病人平安出院了,他拉着吴老的手说:“我这条命是您给的,您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救命恩人!”
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中国第一”的手术,来医院手术室后,又亲眼看见他做了许多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很多人说,他有做手术的天赋。我很清楚,比他的天赋更为宝贵的是,他总以开放的胸襟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他那虚怀若谷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教育。
吴老有个学生叫陈训如,在成都的军区昆明总医院工作,最早在我国应用腹腔镜开展腹部手术,并取得明显效果。吴老感到这项技术很好,提出派人去学习。有人说,在国内,我们医院是领先的,有必要去学他们的吗?吴老说:“不能这么讲,只要是先进的、对病人有用的,我们都应该学。”陈训如听说吴老要派人来学习,连忙打电话给吴老说:“您就别派人来了,还是我去上海给您汇报吧。”吴老说:“这项技术你运用得早,你就是老师嘛!这次我派人先去学,过些日子,我也要去学的,你可不要留一手啊!”正是在吴老的倡导和带动下,我们医院在国内最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肝脏手术上。
1994年2月,一位19岁的大学生遭遇车祸,被急送到我们医院,当时昏迷不醒,已处于休克状态。经诊断,这位大学生腹部闭合伤、肝脏破裂、颅脑外伤,生命危在旦夕。吴老和专家们紧急会诊,感到病人伤得这么重,如果实施开腹手术,他将难以承受。吴老决定立刻施行“腹腔镜下肝破裂修补手术”,经过多名医生的全力抢救,只用了90分钟,就补好了全部裂口,止住了肝脏出血。学来的这项新技术,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让我特别佩服的,还有吴老那种面对险情不回避的敢于担当的精神。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遇到处理不了的意外情况,需要其他医生来救场,这是免不了的事。不过近些年,由于医患纠纷增多,担心出了问题责任不好划分,愿意主动救场的医生渐渐少了。但在吴老这里,不管哪个医生求援,他都是随叫随到。他还专门定下一条规矩:“任何时候、任何人,只要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不管我在干什么,都要及时向我报告,我会立即赶来支援。”
记得一天中午,吴老刚做完一台大手术,出来路过2号手术间时,从里面跑出来的护士告诉吴老:手术大出血了,正在抢救!吴老一听,转身就冲进房间,只见手术台上病人的腹腔内都是血,止血的纱布已经用了200多块,地上4个2500毫升的大玻璃瓶都装满了血,眼看情况就要失控,看得出来,主刀医生有点顶不住了。吴老立马上台,果断剪下两根纱布带子,沿着血管瘤和正常肝组织的分界线,迅速把出血部位捆扎起来,巧妙地缓解了出血。要知道,用纱布带子捆扎肝脏的出血部位,这绝对是一个非常规动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做的。那一幕,至今想来都让人惊心动魄。事后我问吴老:“您当时想没想过,如果抢救失败,可能毁了你一世英名啊!”吴老一听这话,脸就板了起来:“是我的名声要紧,还是救病人的命要紧?”那一刻,我觉得,吴老虽然只有1米62的身高,可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7
坚守,汉语言中一个平常的词语,我们习惯了使用它,却很少有人认真研究它的真意和宝贵。偶见老党员、离休干部周永开20多年扎根大山、守山护林的感人事迹,真可谓是古有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坚守他的怡然自得,今有周永开离休登高巡山,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令人可敬可佩,这不就是坚守最好的诠释吗?
周永开,一个平凡的名字,他放弃闲适的生活,只为护住那山林鸟兽,守住自己的初心使命,一入深山便是几十年。他是一个刚毅坚卓的人,退休后不顾他人反对,住在茅草屋内,千百次地做着群众工作,宣传环保理念,保山育林不胜不休;他是一个敢闯敢干的人,带领群众靠山吃山,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帮助村民找到致富门路;他是懂得怀古思今的人,始终铭记党和民族历史,以史为镜激励自我,把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他也是一个忠诚担当的人,始终对党赤胆忠心,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真正从思想上入了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的追求。他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型代表,值得每一个人用心用情地学习。
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快速凌乱的生活节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情绪。周永开同志的事迹,让我们学着找到人生追求的目标,明确自己的阶段定位,沉淀自己、调整心态、释放自我,为了正确的方向坚持到底。可以来一次和田园的亲密接触,用静谧悠然的田园生活中那蛙声四野、鸟啼虫鸣洗涤心灵;亦可以来一次放飞自我,把梦想根植于美好向往,作一个内心纯洁的人,无畏无惧勇往直前。一切现实的改变,美好梦想的实现又需要和美好中国梦紧密相连,用实现小梦想共筑伟大中国梦。
有的人,成长的足迹很模糊,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来时的路;有的人,每一步都那么清晰,在不断纠偏中越行越远。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是一个纯粹的人,不讲私心,坚定执着。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在做天在看”,共产党员的行为群众时时刻刻都在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舍己为公,是否真正为了人民,是否真正先人后己,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点赞。周永开同志就是这样一个越活越明白、越走越清晰的人,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用一言一行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品质,赢得掌声一片,值得尊敬和效仿。
一些人入党时动机是纯正的,但在物欲权钱和美色的诱惑下,逐渐迷失了自我,如周永康、严春风之流,竹根溯源在于这些人没有坚守初心,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担当,丧失了共产党人的道德底线和党性原则,让人痛心疾首。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直以来我们党都不缺乏有品行、有情操的典型模范,如雷锋、杨善洲、郭明义等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全党全国上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习的热潮,这即是德不孤必有邻的真实写照。周永开同志正是全国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的一颗明珠,闪亮着光芒,照亮着他人,感染着同志们争相学习,让人民群众看到的是希望,期盼的是美好,也让那些低级趣味者无地自容,这就是共产党人!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8
但是,现在我们还无法放下大环境来寻索吴孟超的个人因素。“九州遍洒黎元血”,国内大环境是这样猛烈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华北确实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均南迁,众师生徒步数千里汇集云南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西南联大的校歌就是这样唱的。
日军的飞机炮舰是科技所支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在强烈呼唤着中国读书人学科技,南中国汇聚着中国教育最杰出的教授群体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吴孟超与同学们回国到达昆明,一入境就接触到一个为救国而拼命教学的环境。这是前所未有的为拯救祖国而汇聚到一起拼命教书读书的惊涛骇浪!
吴孟超成为其中的一滴水,他在这里读高中,此后与许多怀抱工业救国理想的同学一样,想考工学院。这期间他与吴佩煜发生了恋爱,吴佩煜来自杭州。他们是在频繁躲避日机轰炸的日子里萌生爱情的,到处可见被日机炸死炸伤的躯体,还有病痛疾苦的人民。吴佩煜的理想是学医,并影响了吴孟超,两人一同考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无论学工还是学医,都有很多学生,吴孟超如何能脱颖而出?我们似乎应该来研究一下这位个体了。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9
在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骄傲的外科医生莫过于华佗。他用“麻沸散”给病人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华佗被尊为“外科鼻祖”。华佗家族是个望族,到华佗出生时已衰微。其名“佗”,有负载之意,寄寓着家族期望他振兴门庭。长大后的华佗却肩负起另一种重担。他处在东汉末,战乱频仍,疫病流行。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曾有《七哀》诗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华佗不只是外科医生,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还精于药学,“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础上的创造。他是个想尽各种方法去解决生民病苦的医生。所以一生不愿做官,愿奔走民间,行医客旅,拯救了无数生命。
中国最著名的药王是孙思邈,他的故乡陕西省耀县孙家源有中国最壮观的药王庙,其中还有后人纪念孙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自小多病的儿子日后会成为名垂千古的医生。在妇女的命运令人心酸的时代,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把《妇人方》列在卷首,接着是《少小婴孺方》,由此也为中医妇科和儿科发展为专科奠定了基础。何谓千金,孙思邈在《序》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有心观察可一再看见,历史上那些医学圣手,都因有一颗深切关怀平凡生命的伟大心灵,才会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去钻研医术治病救人,才积累起高超医术。这样的医生就是苍生大医!
吴孟超继承了这种伟大的品德。已经90高龄的吴孟超孜孜不倦地为建设中的安亭新院奔忙,其实是在为自己去世之后的肝癌防治事业深谋远虑、鞠躬尽瘁。他期望通过这个巨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把中国和世界上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才会聚于此,通过30—50年的努力,找到阻止肝癌形成和治疗肝癌的根本途径,最终战胜肝癌!所以,我以为吴孟超就是为了战胜肝癌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10
吴孟超先进事迹 60年前,他搭建了我国第一张肝脏手术台,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年届九旬,手中的柳叶刀游刃肝胆,精准不减当年;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在“感动中国20xx人物”评选中,一生与患者肝胆相照的吴孟超院士以德才兼备的大医风范当之无愧地获选。继20xx年1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这位至今依然坚守在医疗一线的老科学家再一次感动了中国。
吴孟超奠定了我国肝脏外科解剖学基础,开创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更加让人感动的是,他始终将裘法祖老师的教诲装在心里,为将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可以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他每每向学生强调:“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每次接诊,都与病人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冬天查房,他总是先把自己的手捂热,再去触摸病人的身体,还常常用额头去感觉病人的体温。做完检查,他也不忘顺手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摆好床下的鞋子。每年大年初一,吴孟超都早早地来到病房,给住院病人一一拜年,送上新春的第一声祝福。他还在医院里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
很多人觉得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吴孟超事业的顶峰了,可这位身板硬朗的老人丝毫不肯停步,又联合汤钊猷、顾建人等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发病机理与防治”的建议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目前,他正在领导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他说,过去的自己是一个实践者,现在的自己更是一个肝脏外科未来事业的“搭台人”,而他的同行们则敬佩地称他为“无影灯下的常青树”。
先进事迹200心得体会篇11
仔细读过吴孟超院士的资料,感动之余,不禁为他高尚的人格、无私的胸怀、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为共产党员立起了标杆。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吴孟超的先进事迹,在学习中要注意“知不足”、“不知足”。
在爱党爱国上“知不足”。由于对祖国怀着深深的爱,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文革开始后,因受华侨身份牵连,党支部停止了他的组织生活。但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坚持交党费,写思想报告。然而时下,有的党员干部摆不正自己同组织的关系,干一点事就向组织要回报,刚刚提拔就向组织要求再“进步”;有的受不得半点委屈,有少许不如意,便满腹牢骚。与吴孟超院士相比,这些党员干部的 “委屈”要小得多,甚至是微不足道。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吴孟超的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党争光、为国争气,作为自己的崇高信念和终身追求。
在服务群众上“知不足”。当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经费紧张时,有人建议医疗费涨价,却遭到吴孟超的强烈反对,“老百姓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个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发展为了谁?如果大楼建高了,盖好了,而老百姓却看不起病,我吴
孟超不会开心啊……”为了给病人省钱,他做了三条规定:只要确保疗效,用药能用便宜的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不准给病人过度检查等。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群众意识淡薄,对待群众“冷、横、硬、推”,有的甚至与民争利。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像吴孟超那样,坚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以让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做事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爱岗敬业上“不知足”。吴孟超对技术可谓是精益求精,炉火纯青——他创造的“吴氏刀法”以精准见长、快速著称,心到刀到,如行云流水。即使这样,他仍不顾89岁高龄,坚持每晚在卧室继续工作,双休日经常到病房查房,撰写论文,并且每年主刀完成近200台手术。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吴孟超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能力,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0字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大全1000 先进事迹心德体会 2021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 先进事例心得体会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00 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2021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00字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