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度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12篇

2023年度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12篇

时间:2024-07-13 10:30:01 来源:网友投稿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6月27日上午,芜聋职校党支部在五楼大会议室召开“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两学一做”第二次专题学习讨论会。会上,全体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12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12篇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1

6月27日上午,芜聋职校党支部在五楼大会议室召开“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两学一做”第二次专题学习讨论会。

会上,全体党员交流了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两学一做”活动对于提升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立足特教岗位实际、发挥好党员作用有重要意义。讨论中,大家结合“两学一做”,结合“五查五看”,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两学一做”的系列专题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做“讲规矩,守纪律”的合格党员,做“将大局、讲奉献”的优秀党员,展现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无愧于共产党员、特教教师的光荣称号!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专题讨论会使全体党员倍受鼓舞,立志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振奋精神,提升境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芜聋职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2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决定了党校在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工作中承载着特殊使命,决定了必须自觉先学一步、学深一步,进而完成好教育培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任务,从而确保全党统一思想、保持一致,一心一意谋发展。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担负着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执政能力的重任。

围绕大局、精心谋划。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毋庸讳言,这支队伍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党校这个“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就要求党校,要紧紧围绕精神,)(全面提高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一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学的核心内容,不断开发具有特色和实效的培训课程;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宣讲作为党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不断提高党校教学的针对性;三是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所必需的各方面新知识、新理论、新思维、新经验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四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纳入党校教学板块,准确把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方法和途径,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五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围绕“两大”、放眼全局。早在6年前,也就是在党的xx大上,党中央首次强调:“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根据中央的要求部署,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那么,在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发挥党校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需要深入研究、精心谋划的重大课题。对此,要进一步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的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要把“大规模培训”与“大幅度提高”这两方面的要求兼顾得更好,在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上狠下功夫。真正使党校成为解决发展问题、共谋发展思路的讲台、舞台和平台。

认清科学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曾经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校要切实运用党校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和把握党校教育规律,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党校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党校的科学定位,发挥好党校教育的自身优势,突出服务大局的特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特色、思想库的特色。准确把握党校的科学定位,全面履行党校职责,更好地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思想和认识前提。

必须以学习好、宣讲好、落实好党的精神为己任

党校“姓”党就是指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原则,按党校建设的规律办学,是党校的灵魂所在、生命所在。

党校“姓”党,是讲政治的学校。这是党校首要的特征性定位,这个定位表明:一是党校是依据党的宗旨和意志、由党的一级委员会决定创制的学校;党委是党校的创制机关、是党校的“母体”;二是党校本身就是党的肌体的一部分,是发挥和实现党委职能的一个重要机构;三是党校的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教育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四是坚持把党校“姓”党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学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党校“姓”党,突出在教“党”学“党”。体现在办学宗旨上,就是要把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阵地,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阵地,学习宣传科学理论的阵地,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体现在理想信念上,就是各级党校的干部、教师都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性意识和党校意识,坚定政治立场,自觉地宣传、贯彻和实践党的理论和政策;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既要积极探索,又要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校“姓”党,要突出在宣“党”研“党”。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就要求党校的科研,不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而且要更加贴近党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更加贴近广大干部的需求,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创新驱动研究。

党校的“红色”任务是尽到“主阵地”的职责

指出:“我们的党校是在党委领导下,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培养理论骨干,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也是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就是党校的地位和应尽职责”。“一个坚强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当具有理论研究和创造的活力,必须造就一批优秀的理论人才。党校在这方面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概括,充分表明了党校的“红色”任务与“主阵地”职责。

“红色”任务与“主阵地”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干部队伍及其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新趋势;二是干部成长环境和对干部的能力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干部成长环境过去多是从革命年代和党内各种政治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则多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党对干部能力要求的重点有所转变,从注重对党员的党内政治考验转向注重对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验;三是干部的学习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加之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的扭曲,忽视党性锻炼、执政意识淡化的现象等,都对党校教育培训职能提出了新问题。

不断彰显党校理论武装优势。党校在使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理论武装优势。

注重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一是要研究理论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党校理论研究要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核心利益展开。中国人民之所以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二是将理论融入教学工作,注重结合实践。要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工作,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热点问题作为党校教学的基本课程和主要内容,推动这些理论成果和经验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3

党章总纲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正是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通俗表述。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根本法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都要牢记而不能淡忘这一宗旨,并把它贯彻和体现到全部工作之中。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始终坚持人民的地位最高、人民的力量最强、人民的智慧最大。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着眼于保证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活力,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伟力和智慧充分发掘出来。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最能发现问题,最能发明创造,最有发言权。当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历史的真正主人,党只是帮助人民获得彻底解放的工具,共产党人只是人民群众沧海之一粟时,就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以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胸怀,以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的决心,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辟理论创新的源泉,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把握决策的正确方向,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寻找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点子”“妙法子”。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为了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帮助最大多数人追求最大幸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有了鲜明的牢不可破的人民立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有了坐标,谋划发展就能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受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协调利益,就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同时关心每个群体、每个个人的合理利益诉求;化解矛盾,就能高扬公平的旗帜,让人们在定纷止争中感受到公平的阳光雨露,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增进群众感情。感情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动。对人民群众怀抱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践行党的宗旨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即使经常下基层,也难以听到真实的群众呼声,即使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心里也想不到一块儿去。要牢记党员来自群众,只是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始终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始终保持人民群众的本色,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困、我之所虑。要善于换位思考、换位体验、换位感悟,将心比心,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多听听群众的冷言冷语、尖锐批评,多问一问群众的烦心事、恼火事,从中获得真情况、真情绪、真忧苦,判断什么事应当办、什么事不能办,什么是当务之急、什么事应当暂缓,在群众企盼中把握工作重点,从群众意愿中权衡政策利弊,做到作决策不忽略民智、办实事不违背民意、做好事不超越民力。

践行党的宗旨,还要善于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党在服务群众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手拉手、零距离接触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能丢掉,必须长期坚持。同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规律,针对不同群体的具体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眼务群众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等先进科技手段,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引导群众前进。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少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疑释惑,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党的干部必须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需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防止和克服有的部门存在的权力、利益部门化倾向,使领导机关的工作切实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指出,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不言而喻,我们党尊重并保护每一名党员的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党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我想的是大家都富才算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贵在于行。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比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领导机关的其他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县市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服务行业的广大党员应当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在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用沟通、协商、教育、疏导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践行党的宗旨,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20xx年1月在xx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必须认清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反对特权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然会涉及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缺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精神,就不可能立说立行。党员干部只有解决好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才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捍卫党的宗旨,才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杨善洲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他认为“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权力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诚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以刚性的制度画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敬畏、言有顾忌、行有规矩。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优秀发言稿篇6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增强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知促行,切实增强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少数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差,利己主义严重,与民争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工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首先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解疑释惑,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同时还要明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自己的宗旨,总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今天,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处理好利益关系,做到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党的干部必须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正确处理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同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群众利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带来利益格局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将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领导机关的党员干部需要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衙门作风,防止和克服有的部门存在的权力、利益部门化倾向,使领导机关的工作切实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从部门利益出发。指出,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不言而喻,我们党尊重并保护每一名党员的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党员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我想的是大家都富才算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只想自己先富,忘记了群众,甚至与民争利、见利忘义,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丧失了做一名党员的起码条件。

切实把党的宗旨变为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贵在于行。把党的宗旨变为广大党员实实在在的行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比如,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做到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领导机关的其他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县市和城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服务行业的广大党员应当把党的宗旨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在利益群体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还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掌握和精通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用沟通、协商、教育、疏导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及时回应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践行党的宗旨,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20xx年1月在xx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强调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必须认清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极端危害性和反对特权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实践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然会涉及掌握大大小小权力的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缺乏自我革命的勇气,缺乏“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精神,就不可能立说立行。党员干部只有解决好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才能以公仆之心勤勤恳恳为民,才能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捍卫党的宗旨,才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优秀代表。杨善洲常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他认为“滥用职权对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伤害最大,最容易伤到老百姓的心”。杨善洲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权力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诚然,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做到这一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以刚性的制度画出“红线”、标明“雷区”、架起“高压线”,使广大党员干部心有敬畏、言有顾忌、行有规矩。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优秀发言稿篇6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6

6月27日上午,芜聋职校党支部在五楼大会议室召开“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两学一做”第二次专题学习讨论会。

会上,全体党员交流了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两学一做”活动对于提升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立足特教岗位实际、发挥好党员作用有重要意义。讨论中,大家结合“两学一做”,结合“五查五看”,畅所欲言,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两学一做”的系列专题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做“讲规矩,守纪律”的合格党员,做“将大局、讲奉献”的优秀党员,展现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无愧于共产党员、特教教师的光荣称号!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专题讨论会使全体党员倍受鼓舞,立志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振奋精神,提升境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为芜聋职校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7

7月21日晚,果子园乡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在乡四楼会议室开展主题为“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的专题交流讨论。讨论会由机关支部书记熊国清主持。

专题讨论前,由支部委员陈克忠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七一”讲话精神。 重点对讲话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和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八方面的工作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

随后,与会同志就“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逐人交流发言。大家结合自身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所思、所悟、所得以及当前基层工作体会,主要针对如何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和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当前脱贫攻坚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作为战斗在脱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务必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时刻提醒自己有没有背离这一根本宗旨。要把宗旨意识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走上富裕路。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8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9

党章总纲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正是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通俗表述。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根本法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都要牢记而不能淡忘这一宗旨,并把它贯彻和体现到全部工作之中。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人类文明进步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始终坚持人民的地位最高、人民的力量最强、人民的智慧最大。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着眼于保证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活力,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伟力和智慧充分发掘出来。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最能发现问题,最能发明创造,最有发言权。当我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历史的真正主人,党只是帮助人民获得彻底解放的工具,共产党人只是人民群众沧海之一粟时,就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以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胸怀,以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的决心,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开辟理论创新的源泉,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把握决策的正确方向,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寻找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点子”“妙法子”。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为了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帮助最大多数人追求最大幸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有了鲜明的牢不可破的人民立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有了坐标,谋划发展就能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受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协调利益,就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同时关心每个群体、每个个人的合理利益诉求;化解矛盾,就能高扬公平的旗帜,让人们在定纷止争中感受到公平的阳光雨露,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践行党的宗旨,必须增进群众感情。感情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动。对人民群众怀抱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践行党的宗旨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即使经常下基层,也难以听到真实的群众呼声,即使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心里也想不到一块儿去。要牢记党员来自群众,只是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始终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始终保持人民群众的本色,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困、我之所虑。要善于换位思考、换位体验、换位感悟,将心比心,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多听听群众的冷言冷语、尖锐批评,多问一问群众的烦心事、恼火事,从中获得真情况、真情绪、真忧苦,判断什么事应当办、什么事不能办,什么是当务之急、什么事应当暂缓,在群众企盼中把握工作重点,从群众意愿中权衡政策利弊,做到作决策不忽略民智、办实事不违背民意、做好事不超越民力。

践行党的宗旨,还要善于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党在服务群众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手拉手、零距离接触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能丢掉,必须长期坚持。同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规律,针对不同群体的具体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眼务群众的方法和途径,尤其是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等先进科技手段,不断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引导群众前进。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10

党的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这是将增强党员意识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的体现。党员意识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党得以存在并发挥重大领导作用的精神保证。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落实在党员身上,每个党员的党员意识有无、强弱,不仅关系到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党的事业发展。一旦党员意识出现淡化或丧失,将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虚化、组织观念淡薄、角色意识弱化等问题。面对全球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激荡和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复杂环境和多变形势,必须要不断优化和增强党员意识。

增强党员意识就是要求党员要始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先进的执政党的一员,意识到作为一个党员应当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意识到一个党员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应尽的义务和应担负的政治责任。当前,全党在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站稳立场,做信仰坚定的模范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党员意识的有力支撑。一个人一旦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发生动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精神支柱,就必然会变得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随波逐流。增强党员意识,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党的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任何时候都不能与党离心离德,而要勤勤恳恳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

二、善于学习,做解放思想的模范

学习是进步之基,“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党员意识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要靠党员的不断学习,不断深化对党和党的事业的认识。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员要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追求,不但要积极参加集体学习,更要主动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在学习中带头解放思想、冲破束缚,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力量;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主流和内在规律,真正做到以学立德、学以增智。

三、剖析自我,做诚信廉洁的模范

面对全球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激荡和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复杂环境和多变形势,部分党员干部使命感淡化、奉献意识淡化、廉洁意识淡化,把党的事业抛在脑后,热衷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们在人生追求、价值取向上发生了消极的变化,出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场直指作风之弊的整风运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思想道德建设没有终点,每个党员都有牢固树立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自警、自励、自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时刻检查剖析自身的行为,时刻按照党纪国法办事,诚实守信、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和强烈的党员意识。

四、立足本职,做忠于职守的模范

广大党员干部的本职工作就是党员作为先锋战士的“主战场”,党员意识的强化应当寓于本职工作中,在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中凸显,在改造社会的火热实践中体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如果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就不可能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也不可能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要坚持把工作岗位作为为党奉献和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每项工作之中,把党员意识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

五、牢记宗旨,做执政为民的模范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准则,是增强党员意识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宗旨,重要一条就是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净化我们的灵魂,鼓舞我们的斗志,监督我们的行为,为党和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为人民服务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只有广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全党上下同心同德,才能建成牢不可破的坚强集体,才能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战斗力,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坚决拥护和坚定追随。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11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决定了党校在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工作中承载着特殊使命,决定了必须自觉先学一步、学深一步,进而完成好教育培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任务,从而确保全党统一思想、保持一致,一心一意谋发展。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担负着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执政能力的重任。

围绕大局、精心谋划。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毋庸讳言,这支队伍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党校这个“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就要求党校,要紧紧围绕精神,)(全面提高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凝聚力”:一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学的核心内容,不断开发具有特色和实效的培训课程;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宣讲作为党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不断提高党校教学的针对性;三是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所必需的各方面新知识、新理论、新思维、新经验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四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纳入党校教学板块,准确把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方法和途径,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五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围绕“两大”、放眼全局。早在6年前,也就是在党的xx大上,党中央首次强调:“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根据中央的要求部署,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那么,在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发挥党校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需要深入研究、精心谋划的重大课题。对此,要进一步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的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要把“大规模培训”与“大幅度提高”这两方面的要求兼顾得更好,在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上狠下功夫。真正使党校成为解决发展问题、共谋发展思路的讲台、舞台和平台。

认清科学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曾经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校要切实运用党校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深刻认识和把握党校教育规律,更好地指导和推进党校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党校的科学定位,发挥好党校教育的自身优势,突出服务大局的特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特色、思想库的特色。准确把握党校的科学定位,全面履行党校职责,更好地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重要作用的思想和认识前提。

必须以学习好、宣讲好、落实好党的精神为己任

党校“姓”党就是指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原则,按党校建设的规律办学,是党校的灵魂所在、生命所在。

党校“姓”党,是讲政治的学校。这是党校首要的特征性定位,这个定位表明:一是党校是依据党的宗旨和意志、由党的一级委员会决定创制的学校;党委是党校的创制机关、是党校的“母体”;二是党校本身就是党的肌体的一部分,是发挥和实现党委职能的一个重要机构;三是党校的事业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教育是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四是坚持把党校“姓”党贯穿于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各个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党校教员和学员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党校“姓”党,突出在教“党”学“党”。体现在办学宗旨上,就是要把党校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阵地,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阵地,学习宣传科学理论的阵地,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体现在理想信念上,就是各级党校的干部、教师都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性意识和党校意识,坚定政治立场,自觉地宣传、贯彻和实践党的理论和政策;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既要积极探索,又要遵守党的纪律,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校“姓”党,要突出在宣“党”研“党”。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就要求党校的科研,不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而且要更加贴近党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更加贴近广大干部的需求,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创新驱动研究。

党校的“红色”任务是尽到“主阵地”的职责

指出:“我们的党校是在党委领导下,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培养理论骨干,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也是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就是党校的地位和应尽职责”。“一个坚强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当具有理论研究和创造的活力,必须造就一批优秀的理论人才。党校在这方面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概括,充分表明了党校的“红色”任务与“主阵地”职责。

“红色”任务与“主阵地”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干部队伍及其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新趋势;二是干部成长环境和对干部的能力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干部成长环境过去多是从革命年代和党内各种政治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则多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我党对干部能力要求的重点有所转变,从注重对党员的党内政治考验转向注重对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考验;三是干部的学习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干部的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等,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加之部分党员干部价值观的扭曲,忽视党性锻炼、执政意识淡化的现象等,都对党校教育培训职能提出了新问题。

不断彰显党校理论武装优势。党校在使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理论武装优势。

注重实践,推进理论创新。一是要研究理论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党校理论研究要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核心利益展开。中国人民之所以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二是将理论融入教学工作,注重结合实践。要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工作,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热点问题作为党校教学的基本课程和主要内容,推动这些理论成果和经验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篇12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 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公开声明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党的全部活动是为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因为我们党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奋斗的目标,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有了这样坚实、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抓住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为尺度,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真正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只有不断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对党才有向心力,从而不断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只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推动我党的事业飞速发展,切实改善党群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就能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好,党的事业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改革和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结果,也是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结果。曾指出:“为什么要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呢?因为这是保证我们决策的正确,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防止或减少工作失误的根本途径。举例来说,这样做好处很多:可以直接听到群众的要求和呼声,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而这是进行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的就地就能帮助解决,为群众排难解忧;可以具体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各种典型,便于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促使我们的领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可以从群众中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自己丰富实践经验,增长才干;可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只要同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就必能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任何歪风邪气也刮不倒。”在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党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就是党对群众的基本态度,主要有四个基本观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党的实践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要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理论内容。1943年,他在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章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作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他还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要思想,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指出:党的三大作风的核心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史表明,党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民主革命胜利,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是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因为我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人民那里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的:“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这个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说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就一事无成。

(二)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宗旨是统一的

从根本上说,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统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与党的宗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九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是实践党的宗旨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正确的决策和方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无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各种分散的群众意见转化为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将领导者的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认识和行动,并通过群众的实践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因此,坚持了群众路线,也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路线。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

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违背群众路线,我们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党中央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其中最重大的问题,就是要通过走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各项事业就有了正确决策和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了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最高准则。只有切实解决党同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第一,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周恩来、邓小平把自己看成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儿子”,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由谁评判的问题。第二,要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是领导干部实施正确决策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耻于当群众的学生,工作思路才能拓宽,决策水平才能提高。

其次,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就有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干群关系的融洽,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拓展工作思路,化解各种矛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政通人和,保持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善于分析各种矛盾及矛盾存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为此,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二是要根据新形势下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办法,提高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已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防止矛盾激化。

最后,从严治党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从严治党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端正党风和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全体党员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当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密切党群关系。

三、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共产党人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把为人民谋利益当作自己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马克思最早将掌握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组织巴黎公社权力的人称为“公仆”。恩格斯也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毛泽东同志一再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他还说:“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目的,一切工作努力服务的对象,此外没有第二个目的,也没有第二个对象。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由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里讲的人民的公仆,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应该符合人民的利益,都必须使劳动人民从中得到好处。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别的,就在于为人民服务,在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宗旨,党就会变质、变色。共产党人如果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准则,作为人生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人民办事,而去追求个人的权力、地位,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上去,这就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当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共产党员要毫不犹豫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问题决策是否正确。因此,共产党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甘做人民的公仆,从根本上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坚持党的宗旨,甘做人民的公仆

坚持党的宗旨就是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人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拥护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国内社会矛盾特点更为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更加多样化,也就更需要我们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的宗旨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依赖于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甘做人民公仆,实践党的宗旨,关键在于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每一个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出发,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公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送温暖,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员干部要正确、认真地给予解释和答复;当有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时,要勇于保护群众的利益。甘做人民的公仆,要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网络,把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约束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要加强日常监控,加大管理力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要求党员为人民群众利益不懈怠,始终做到心怀公仆意识,形成为人民服务的客观环境。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发挥党员 作用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心得体会 坚持根本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发言稿 牢记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守根本宗旨 牢记党的历史 坚持根本宗旨 发挥党员作用 坚持根本宗旨勇于担当作为党课讲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