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心得体会 > 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范文(精选6篇)

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22-05-23 17:25:03 来源:网友投稿

心得是汉语词汇,拼音xīn dé,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凡人读书,各有心得;学习心得。出自清·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凡人读书,各有心得,虽契友不能同,亦不能喻。”、 清·陆以湉 《冷庐杂识·学医宜慎》:“ 程杏轩医案,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6篇

【篇一】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纪念辛亥革命,2011年11月12日上午,我们长寿桥小学三年级全体同学一起参观了浙江省辛亥革命纪念馆。

浙江省辛亥革命纪念馆座落于美丽的西湖风景区内,龙井路边。我们先来到辛亥革命烈士陵园,看到了徐锡麟、陶成章、秋瑾等革命烈士雕像,他们个个昂首挺胸、胸怀大志。烈士群雕像的正中间,立着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的“国魂不死”四个大字。然后,我们来到辛亥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97年,它共分成五个部分,分别为:钱江涌起革命潮、光复会的成立、光复会皖浙起义、辛亥年浙江光复、为建设和保卫共和而奋斗。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而直观地展示了辛亥革命在浙江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中国民主革命史册上的光辉篇章。

我们三年级的全体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秩序井然地进行参观和纪念活动。在烈士陵园前,我们手捧白花,向烈士们鞠躬敬礼,缅怀革命先烈。在纪念馆内,在讲解员同学的引导下,按照历史进程,一点点地回顾辛亥革命的真实过程。

这次参观活动,是一次很重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的民主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安定的生活也来之不易。我们大家应该珍惜现在的好时光,认真学习,努力成才,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篇二】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辛亥革命离现在已100周年了。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它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意义,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礼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正是这一信仰的坚定实践者。我觉得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则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彻底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极端贫困和落后状态中解放出来的前提。在民族危亡严重时刻的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就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思想进步的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怀着一心救国赤子情怀,投身到民主革命当中,发动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表现出了高昂的革命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颁布了三十几道革命法令,如改用阳历,限期剪辫子,废除跪拜,禁止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刑讯,销毁刑具,颁布一些关于振兴实业,改良商货的通告等,无一不带有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发扬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用孙中山名义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虽然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毫无疑义是带有革命和民主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的公布,为人民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的根据,大大有利于民主精神的发扬。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敢闯、敢干、敢试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干部,更要学习和借鉴这种精神。勇敢地与腐败势力做斗争,廉洁自身,以人为本,情为老百姓系,利为老百姓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这样种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跃出东方地平线的一轮绚丽的红日,这轮红日是注定要高高升起来的。我们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而自豪,更为即将到来的明天而意气风发。世界有一天会再次向中国寻求文化活力、创新思想,世界将在最古老的国家的帮助下获得新生。

【篇三】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他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从而也就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2133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另一件是高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旗帜,坚定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义和公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在失败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败和成功的辨证统一中,铸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就是孙中山,在其遗嘱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着一辈又辈的人为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

今天我们党课学习小组去参观了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在纪念馆中我找到了种穿越历史般的感觉,幻想自己正在身临其境地聆听历史的悠悠之声,仿佛听到了呐喊声中和刀枪炮火声……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旧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展现出当时人们的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张张泛黄的旧照片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民不聊生,官僚、地主阶级的腐败;但也有正能量的一面,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复兴在抛头颅,洒热血。纪念馆的一切有关旧中国的物品都勾起了我的深深思索。

综观我国进入20世纪一直到现在百余年的历史,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这三次历史巨变,就是“振兴中华”的三次历史选择。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民主革命,到实现民族独立、政治独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结合中国国情,选择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标始终是一以贯之的,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场革命没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政治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但如果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则应该更加深入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辛亥革命最宝贵的就是辛亥革命精神。辛亥革命给我们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带来的是一笔很宝贵的遗产。辛亥精神实质上是对祖国的热爱、追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现在摆在我们广大年青人最重要的是摒弃肤浅的科技决定主义,实现精神的回归。当前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资源浪费耗竭、生态环境毁坏日益突出,不是科技决定论所能解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精神的力量。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直至今天,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兴中会的时候,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自此以后的100多年间,“振兴中华”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强大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无数革命先驱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当代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所继承的,就是辛亥革命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就是为争取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从铁路建设到港口规划,从矿产开采到衣食住行等工业,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为中华民族复兴勾画了前所未有的宏伟蓝图。这个蓝图,在当时被很多人斥之为空想,而今天,孙中山的构想绝大部分已经变成现实,并且大大超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发扬辛亥志士们振兴中华、富强祖国的民族自觉精神,继续沿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努力为完成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而贡献一份力量。

【篇四】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

辛亥革命纪念日演讲篇一: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进向近于完全的革命的工作。直到临终之际,他仍不忘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中山先生,穿越历史的洪流,我多想见到您!

  那时的我必然是黑发齐耳,布衣长裙,眼里盼望光明的一个普通青年。我的怀里放着您的一本书,我时常会借着阴霾天空下的晨光阅读:

  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造福国人,离开香港时,母亲大人眼见我常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我说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助中国亿万大众。两百六十年亡国之痛,二千余年专制之祸。中国睡梦之深,满清政府腐败不堪恰如江河日下,如此黑暗的政府,只能带给人民灾难和罪恶连绵不绝。今日革命风潮已经兴盛,人民思想逐步开通,我们当鼓起勇气,乘此良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真正的人民之国。革命者革之以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人民之幸福,其价值之重可知,屡败屡起百折不馁岂畏其难其痛,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水深火热,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不再背井离乡。

  先生的良言萦绕耳边惊醒着我。我随着队伍,手里握着革命的火光,我要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我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我要把新时代的号召告诉更多的人。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有限,但是当我们团结起来,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而共同前进,相依的臂膀正将夜空划亮!

  中山先生,翻过历史的坎坷,我多想搀扶您!

  这时我已毅然的加入到了护国运动的行列。因为未到100天的安定就如昙花一现又流亡动机不纯人之手!因为我清醒地看到窃国之盗的卑劣和破绽!因为我坚信历史不会重演悲剧!这时,我耳边听见了先生熟悉的声音: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

  民国应该自由之国,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当权者的自由,权力大的有权力大的自由,权力小的有权力小的自由。民众,没有权力、没有自由;

  民国应该是博爱之国,可民国六年来,我们又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民众对当权者恐惧的爱,而当权者对民众,只有口头上虚伪的爱。

  我孙文此生,没有别的希望,就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

  我追随您奔波的脚步前往云南,我追随大军的脚步迈向北京,这个历史不容荒诞之人去颠覆,这个国度凝聚着一股力量它叫:人民,人民的心中扎根一个理想:共和!

  中山先生,踏大地讴歌时代,我多想呼唤您!

  我是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大学生,我抬头随时会闻见幸福的花香,我骄傲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人是您的革命事业的亲密的朋友,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实现和发展了中山先生您及一切革命先驱们的伟大抱负。今日之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积极投身有实业,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之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五十六族兄弟姐妹齐座人民大会堂,为国家勾画蓝图。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奥运会上世人再次朝拜东方的神韵,百年世博终在上海建起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请允许我在这样感动的年代里像您鞠上深深地一躬。

  如果历史赋予了先生一种历史的革命,那么时代变便向我们发出了走向强大的号召,构造理想的伟人们,保卫家乡的军人们,建设祖国的栋梁们,同学们,朋友们,我的兄弟姐妹们,我在与您说话!历史的火炬正传递于我们的手中,我们正感受着那份热得发烫的期盼!

  让我们沿着中山先生的足迹继往开来

  让我们接过新中国的责任筚路蓝缕

  让我们随时青年的洪流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辛亥革命纪念日演讲篇二: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她在中国这片华夏大地上已走过了悠悠的五千年。五千年里她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的走出了那属于炎黄子孙的豪迈,走出了那属于华夏之子独有的气魄。她有愤怒,有欣喜,有不屈,有坚强,有苦难,也亦有甘甜。她走过了从西周到现代那条源远流长的漫漫长路,她走出了那辉煌五千年独有的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回眸她那一次次的征程之路,其间最为波澜迭起的莫过于那始于辛亥秋日武昌城头下的那一声清脆的枪响。悠悠中国史,的确,从未有哪个百年会这般翻天覆地,惊心动魄。时间的尘埃已覆盖了有些往事,但当历史的钟声再次伴着那百年前人民悲壮的呐喊而响起时,我相信,没有一个国人会忘记曾有的那段屈辱心酸,那段中华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反抗的中国史。亦不会忘记是因为什么而让1911年10月10号的那一声枪响响彻历史长空,震惊世界&穿越时代&

  (一) 回眸辛亥起因

  忘不了的是1840年的那场鸦片战争。当曾自以为是、目中无国的大清帝国被其视之为夷的英国用鸦片攻开国门时,当黑暗软弱的清朝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妥协签约时,中国开始了她悲惨的屈辱史。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辉煌文化曾独居世界的大国,竟从此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竟开始失去完整领土主权,失去完整的尊严人格,又怎不叫人心痛!忘不了那些强盗们声呼着解救中国而火烧了圆明园;忘不了那所谓的清朝官员在傀儡政府中的任人摆布;忘不了那甲午中战时中国悲惨的全军覆没;更忘不了的是,八国强盗共占国土时日益猖獗掀起的瓜分狂潮。当清朝的太后携着皇帝大臣弃百姓于不顾到处求生逃命时,当清朝傀儡政府苟延残喘奄奄一息时,当中华民族深陷危亡民不聊生时,当黑暗封建制度腐朽的不能再腐朽时,又是谁挺身而出为救中华,为兴民族?

  (二) 缅怀先烈

  是的,此刻,毫无疑问,我们听到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那声呐喊,看到了他不屈强权虎门销烟的身影。听到了自强求富那声呼喊,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我们听到了戊戌六君子齐呼着士可杀,血可流,看到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开展。但中国在辛亥革命前的努力结果却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之时,列宁说亚洲觉醒了。是的,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中国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高呼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看到了他一次次上书受挫后的坚持与不屈,看到了他冒生命之险于不顾为革命而献身的忙碌身影,看到了兴中会在他悲愤怒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的同时兴起。我们看到了,看到了那个高呼着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革命党之文豪陈天华,他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化作为一支尖锐锋利的笔,去讨伐批判揭露那封建黑暗的制度。看到了他用心血为救中华民族而写下的《警世钟》、《猛回头》。我们看到了,看到了那个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的陆皓东,看到了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愤怒。看到了那以如花之年,用于赴战的方声洞,看到他用自己的青春之歌去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谱曲填词。我们也看到了,看到了那个甘为宪法流血第一人宋教仁的不屈;看到了开国元勋蒋翊武的勇武;看到了那个与孙中山齐名以武圣著名的黄兴的英姿;看到了那个以国为重的护国将军蔡锷。看到了那个高呼着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人而死,继我志者自有人的禹之谟的自信。我们看到了,看到了那临刑前烈士们同呼国为天下之国,故此中华之兴亡,匹夫有其责的悲壮。时势造英雄这些人无疑是青垂于史的英雄!

  (三)回眸辛亥革命

  于是,在这些英雄们的呐喊、悲愤、抗争、不屈、坚毅的努力下,那声开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开启社会大变革的枪声终于打响在1911年10月10日的这一天。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让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代会这样悄无声息的降临,没有人会想到中国的至高皇权会因此而被历史淹没,也更不会有人会想到中国会从此开始一段向着自由、民主、共和、平等的征途。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法则,也正是辛亥革命顺应了其前进的步伐,才会使得它成为那个使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里程碑。从此,东方沉睡之狮的一声巨吼,让那些惯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强盗们胆战心惊。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辛亥革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也是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史进程。虽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但其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不可磨灭。正如胡锦涛主席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近代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四)解读辛亥政策

  回眸辛亥革命,不得不敬佩孙中山先生的英明和伟大。当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之时,当他提出三民主义之时,我们就可以预测的到革命的伟大。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提及的战旗,其主要内容是反对满洲政府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封建专制的政权,还因为它已经完全沦为洋人控制国人的机器。避免中国被瓜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另一重要内容。《民报》上孙中山曾说非革命无以救之而革命阶级要先倒满洲政府。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他揭露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结束了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它让人民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民生主义则是孙中山社会革命的纲领,关怀劳动人民的福利内容,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则是民生主义的中心任务。而三民主义政策的更伟大之处则在于它自身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创新之举。在国际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中共一大上旧三民主义实现了华丽的变身。它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定为新三民主义的任务,这无疑于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所需。于是,三民主义更得民心,辛亥革命也更震惊世界&

  (五)辛亥精神

  孙中山先生曾说革命先烈行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不要自身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来奋斗。所以,在我看来,辛亥精神是革命先烈们的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先发的勇气;是革命先烈们燃烧自己,照亮祖国,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是追求真理,不断进取,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坚毅;是以天下为公,以民族兴亡为忧患和甘为国而献身的博大情怀。是为自由之人,故此中国之强弱,人皆有担当的责任。

  (六)复兴征程

  继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亦壮大起来。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高呼着民主、科学,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的团结抵抗,抗日战争中国共两次合作,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都无一不受到辛亥革命的重大影响。是辛亥革命,让中国人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快。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改革开放使得越来越多国家与中国建交,使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得不另眼看待今日之中国。于是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中华民族也越来越强大。随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随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开拓创新,大步向前。中国人民正向着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小康社会前进&

  回眸百年辛亥奋斗史,我们感动、自豪、敬佩。展望中国复兴征程,我们信心百倍、期待万分。让我们中华儿女携手共进,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我们伟大中华民族日益强大,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日益昌盛,国泰民安。

【篇五】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

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方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 XX 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并作为民主革命的开端,为以后历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下面是本人收集的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方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方案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让年轻人铭记历史,纪念辛亥革命XXX是中华民族的大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为了让我们年青一代能铭记这段历史,弘扬辛亥革命的精神和文化理念,推动中国的进步发展,促进民族的团结发展,我们数科099团支部特举办此次“纪念辛亥革命XXX”团日活动。
  1、广泛宣传,引起关注
  此次团日活动主要目的在纪念辛亥革命XXX,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本支部通过微博、博客等形式,以引起本校在校学生、广大网友的共鸣,从而提高包括青年团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关注。
  2、深入学习,体会精神
  支部成员在参与此次团日活动的同时,也是自身一个学习辛亥革命的意义的过程,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以及对辛亥革命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体会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3、促进交流,凝聚集体
  此次团日活动尤其注重提高支部成员的参与度,每项工作都进行了明细的分工。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
  4、展现风采,陶冶情操
  此次团日活动让支部成员通过微博、博客以及摊位活动来对辛亥革命进行宣传,既能向社会展现我们当代青年团员的风采,也让支部成员在宣传的同时陶冶情操,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营造富有激情、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一)纪念辛亥,展望未来——微博、博客宣传
  支部成员自由组合,可2-3人一组,每小组自行搜集资料,制作一片关于辛亥的日记或者微博。日记或微博可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发展、意义或体会等等。从而促使支部成员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日记和微博最后展示于班级的微博和博客,届时将留意网上的关注,看看网友的反应,从而引起网友的关注。
  (二)纪念辛亥,面向全校——向广大华师同学宣传
  支部成员在华师东九校道对往来的学生进行采访。各小组分头行动,对过往的同学进行采访,从而了解现在同学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此提高同学对辛亥革命的关注。并且在活动现场设置宣传区、趣味游戏互动区以及投票箱,邀请过路的华师同学了解辛亥的发展等并参与互动小游戏。
  以下为宣传区具体活动内容:
  1、宣传区
  本支部宣传区共分为7部分,分别为名称由来、革命背景、革命准备、革命导火线、革命经过、革命影响以及革命意义。将由两名负责人给路过的同学稍作讲解。参与者可获得本支部专为此活动设计的纪念书签一张。
  2、趣味游戏互动区
  (1)问答
  参与问答者连续回答对三道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问题,则可在书签背面获得一个章,凭此领取奖品或作为累积。
  (2)连线
  参与游戏者将图片与对应的事件连接起来,连对者则可在书签背面获得一个章,凭此领取奖品或作为累积。
  (3)套圈
  获得三个章者则可参与套圈游戏,可得到五个圈。游戏后需在纪念书签上盖一个终结章。
  3、留言板
  4、兑奖区
  (一)日程安排
  11月13日 召开支部会议,团支书向支部成员介绍团日活动内容,并布置任务。11月13日-11月20日 各宿舍将找好的资料(包括日记和微博)发给团支书,团支书整理后发至群邮让支部成员提出改进意见;团支书做好督促工作。
  11月21日-11月22日 进行完善工作,上传到微博或博客。
  11月22日-11月23日 团支书落实摊位活动前期工作的分配,督促各负责人有条不紊地完成准备工作。
  11月23日 进行摊位活动。
  11月25日前 进行团日活动总结。
  (二)人员安排
  当天安排准备(10:30-15:00)
  布场(5人);
  开展(11:00-14:30)
  宣传区(2人),问答(2人),连线(2人),套圈(2人),兑奖区(1人),留言板(2人),拍照(1人),采访(其他人),收场(全体同学)
  1、范围广泛,主题鲜明
  我们宣传的对象涉及本校在校学生及广大网友,宣传范围较为广泛,且围绕“纪念辛亥革命XXX,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主题,通过,,引领青年团员对辛亥革命的思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2、形式新颖,寓意深刻
  一是本支部之前并没有弄过类似的团日活动,二是这样的形式能够很好的吸引广大同学以及网友对辛亥的关注,并能通过宣传向包括青年团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传递爱国主义精神,表达支部成员爱国的心声。
  3、群策群力,团结协作
  此次团日活动尤其注重提高支部成员的参与度,无论是资料的收集、日记、微博的制作,还是宣传的过程、采访的筹备与实施,都离不开支部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此次团日活动可谓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1、活动新颖,吸引力强
  本支部的摊位活动中设置的套圈、连线等小游戏简单而有趣,形式较为新颖,再加上支部成员精心收集的资料,定能够很好地吸引华师广大同学的眼球,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2、全面动员,参与度高
  在方案撰写前,本支部特召开支部会议,广泛征求支部成员的想法和建议。
  此次团日活动是综合支部各成员意见确定出来的,团支书在支部内进行了全面的动员。相信有了大家的积极配合,此次团日活动可以圆满完成。
  3、物资充足,节省开支
  支部内有部分之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物资,节省了某方面的开支,又实现了支部物资的充分利用。拓展广大团员知识面、培养青年学生的积极上进的精神,推动班级建设、激发同学们的班级认同感;
  (一)对支部成员
  1、回忆辛亥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本支部成员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对辛亥革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还能结合当今社会热点——辛亥革命XXX。
  2、展现青春风采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本支部成员充分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向社会展现了新一代五四青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关注国家大事的青春风采。
  3、提升凝聚力量以及自身能力
  在此次团日活动过程中,本支部成员通过团结协作,有了更为深入的接触,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且我们增添了记录自己成长历程的纪念品——照片以及一些录像,支部凝聚力得到了提升。也再次提高了本支部成员举办活动的组织能力、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对宣传对象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本支部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引起了宣传对象的共鸣,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辛亥革命,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方案2  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革命事件,并且推翻了推翻清朝专制帝制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20xx年为辛亥革命xx周年纪念日,借此机会,举办此活动宣传辛亥革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初赛:由各班负责人决定
  复赛:笃223
  第一环节: 知识竞赛
  第二环节:演讲
  第三环节:颁奖
  通过板报和宣传单吸引同学,办公室通过各班学习委员、文娱委员进行宣传。
  确定初赛时的各班负责人,选择各班进行初赛知识竞答的地点。
  组织部寻找赞助商对比赛进行赞助,用抽签的方法确定选手竞答与演讲比赛环节的上场顺序;将选手按上场顺序编号。
  决赛前演讲队及主持人对选手进行训练彩排。
  后勤部门在下午三点到笃223布置场地。
  召集决赛选手开会,强调决赛各个注意事项,熟悉比赛流程。
  a)   初赛:各班举行初赛,举行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竞答活动,不论成绩如何,取各班前五名进入决赛。全系共30人。
  b)   召集进入决赛者抽签临时分组,三人一组,共10组。各组合作制作PPT,而后分工自行选出演讲人,将演讲与PPT形式相结合。
  c)   决赛:各组在决赛时临时抽签确定上场顺序,先进行1分钟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进行演讲。
  d)评委在每位选手表演结束后按评分标准给出分数,分数由记分员统计。由主持人公布选手分数及名次,评委对获奖选手进行颁奖.
            通过演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艰苦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
            通过知识竞答更好的更多的了解辛亥革命的果实来之不易,并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初赛:举行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竞答活动,有选择题与简答题,选择题每题5分,简答题每题10分。
  复赛:
  i.           各组自我介绍10分;
  ii.           PPT制作30分;
  iii.           成员协作10分;
  演讲50分。
  一等奖:一名        奖品:荣誉证书及精美礼品一份
  二等奖:二名        奖品:荣誉证书及精美礼品一份
  三等奖:三名        奖品:荣誉证书及精美礼品一份
  优秀奖:四名        奖品:精美礼品一份
  组织部:1、负责拉活动赞助;
  2、管理活动经费;
  3、活动摄影拍照。
  办公室:1. 信息上传下达,协调团内各部门工作;
  2. 嘉宾邀请,活动场控;
  3. 活动宣传。
  素拓部:1、节目编排和表演
  2、演员化妆
  荣誉证书:每份3元;
  礼品:一等奖每份50元;二等奖每份30元,三等奖及优秀奖每份10元(共180元);
  共198元。

【篇六】纪念辛亥革命110心得

纪念辛亥革命100年

——走进伟人孙中山和宋庆龄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今日,我们仍然要牢牢地铭记它。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辛亥革命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而且,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里的当代学生,怎能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百年的沧桑散去,但永远散不去的是那伟大的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了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为革命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青年一代要牢记历史,放眼未来,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得神州第一功”,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如今,红楼静静地矗立在长江边的蛇山脚下,彭浏阳路上来往行人如织,还有首义园、起义门、烈士祠、楚望台,他们承载了一段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辉煌历史,向人们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

历史总能给我们以启迪,从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首义的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审视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留给我们的种种意义,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乃至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义精神集中地体现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向来就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群体和个人英雄辈出,星光灿烂,革命党人抱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也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同学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首义精神更突出的体现为勇于创新改革的精神。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几千年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

“君为臣纲”之类的说教,经过几千年灌输和熏陶,仿佛已成为天经地义,连产生一点怀疑的念头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要从如此沉重的传统束缚下摆脱出来,提出以另一种政治制度来代替君主制度,困难可想而知。尽管道路千难万险,但革命党人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终于达到了革古鼎新的目的。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在当时确实产生了石破天惊的震撼力量。“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这就是首义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改革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今天我们祖国实施科教兴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这也要求同学们秉承创新理念,不光要掌握书本中已知的东西,还要掌握把不晓得的东西都弄清楚的能力,要善于发问、大胆质疑,敢于突破原有的桎梏,勇于挑战自我的局限,创造前人和他人未曾取得的成绩。

首义精神还始终贯穿着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武昌首义前夕,反动派屠杀多名革命党人,英雄们临刑时“神色益壮”,当众演说,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并号召大家“起来革命”。10月下旬开始,武汉保卫战苦战经月,殉难2600多人, 为全国各省响应革命赢得了时间,体现了革命党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拼搏是一种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绽放异彩;只有拼搏,才能发挥智慧的潜力;只有拼搏,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有拼搏精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马平川的,当面临坎坷和困难时,我们是选择放弃逃跑,还是选择迎难而上,做出选择通常只是一念之间,此时此刻,需要的正是武昌首义的顽强拼搏精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也曾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同志更是对年轻的学生们语重心长的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九十六年的沧桑岁月,风消云散,但散落不去的是永远的首义精神。我们今天在此以这种直观的纪念方式,不仅仅为了铭记那段光荣的历史,也应成为一种警示:

同学们,当社会历史性机遇和变革已然来到时,当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一大挑战时,你准备好了吗?

一段历史不能遗忘,一群热血志士必须缅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从那一刻开始,中华民族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沉睡的东方巨龙也开始慢慢苏醒。

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陷入危难的时刻,一批有思想觉悟的革命先行者站在了历史的洪流面前,波涛滚滚。新的思想可能被瞬间吞噬,但也可能顺着改革的浪潮开创中华民族新的未来。辛亥革命正是为了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爆发的。这次伟大的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解放作用。中华民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的高峰,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但这些斗争都没有避免失败的结局。。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湖北新军工程营中的一声枪响,响彻中国大地,正是这民主革命的发令枪方才唤醒起迷滞已久的国人。武昌开始躁动,革命的火种能够燎原。一时间,中华大地上插满了革命的旗帜,民众长久未能爆发出的不满也让辛亥革命之势如摧枯拉朽般摧毁了清王朝的百年基业,没人想到,大清王朝竟会一夜之间崩塌,革命的思想竟会瞬间根植于人们心中。

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列强,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民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90周年记——辛亥革命的过程

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爆发和各省宣告独立,这个导致清朝帝制覆灭的全国性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但1911年的事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20世纪初年勃然兴起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高潮的表现,因此,辛亥革命时期又是泛指这场民主革命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言的。

(一)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0世纪初年,比起半年前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大地上沉寂得仿佛要人窒息。这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就要席卷古老的中国大地。资产阶级革命派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集结革命力量,准备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1.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推行所谓的“新政”,企图苟延残喘。兴办学堂和奖励留学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从新式学堂出身或留学归来的学生接受了资本主义“西学”、“新学”的熏陶,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青年被培养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少人实现了从封建文人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给近代革命事业提供了一支新的力量,他们的爱国思想日益发展,逐渐以各种方式为振兴中华而积极行动起来,逐步从爱国走向革命。

1900年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20世纪出年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译著,除了严复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陆续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穆勒的《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书以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颜慧庆译的《理财学课本》、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些译著的出版发行和广为流传,极大地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再追求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彼得变政”等模式,走上了“美国独立”、“法国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道路。

在翻译出版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书籍的同时,革命派及海外留学生和国内知识界还掀起了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的热潮。当时革命派活动的主要基地和新型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国外主要是日本、美洲、南洋,国内则是上海、广东及香港等地区,革命书刊的发行地也大多数集中在这些地区。特别是1903年至1904年间,革命书刊如雨后春笋,遍及各地。

在日本,截至同盟会成立前,留学生继创办《译书汇编》、《开智录》、《国民报》之后,又先后创刊发行了许多宣传革命的刊物。主要有:1902年11月,杨守仁、黄兴等创办的《游学译编》,鼓吹反清的民族主义思想;1903年1月,刘成禺、李书城等创办的《湖北学生界》(后改名为《汉声》),革命刊物以省命名并由同乡会主编以次为首创;1903年2月,孙翼中、蒋方震等创办的《浙江潮》,积极宣传民族革命思想;1903年2月,直隶留日学生的《直说》,载文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03年4月,秦毓鎏、黄宗仰等创办的《江苏》,宣传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与《湖北学生界》、《浙江潮》一样,是留日学生积极鼓吹革命,反对保皇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905年6月,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田桐等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以宣传爱国主义,使中国成为20世纪亚洲乃至世界第一强国为宗旨。

在美洲和南洋等地,《檀山新报》经孙中山1903年9月改造后,成为檀香山兴中会机关报。随后,孙中山又于1904年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从保皇派手中夺回,改造为宣传革命的阵地。同年,革命派在新加坡创办了《图南日报》

在国内,截至1905年,上海创办的革命报刊有《大陆》、《童子世界》、《国民日日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女子世界》、《二十世纪大舞台》等,另外有的旧式报纸如《苏报》,这时也转而积极鼓吹革命;广东及香港地区的革命报刊,继1900年1月在香港创办的《中国日报之后》,又先后创办发行了《岭东日报》、《亚洲日报》、《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等。沿海和内地其他地区的革命报刊有:《觉民》、《萃新报》、《重庆日报》、《俚语日报》。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摧残破坏下,这些刊物有不少被迫先后停刊,但民主革命思想汹涌澎湃,不可遏止,此报停,彼报出,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在创办报刊的同时,革命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印书馆,如镜今书局、东大陆图书局、国学社等,印刷革命书报。作新社、广智书局、商务印书馆、大同书局也竞出新书。由革命派编撰和翻译出版的革命书籍,不下百数十种。它和革命报刊一样,不胫而走,畅销国内外,在传播革命舆论,激发民族革命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宣传革命的读物中,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对启发人们的民主觉醒,组织和壮大革命派的队伍,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作用最为显著。1903年5月出版的《革命军》,在短短的一二年内,各地翻印达二十余版,风行海内外,销售逾百十万册,像一颗精神炸弹,其惊世骇俗,震聋启聩的威力,是无法估量的。《革命军》一书的出版,对人们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跃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军》与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革命志士必读的教科书。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缩小了保皇派的市场,扩大了革命阵营,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众多革命小团体的出现以至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

2.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随着民主革命队伍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国内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1904年前后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同盟会成立前的众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除孙中山在国外较早创建的兴中会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是湖南的华兴会、湖北的科学补习所和浙江的光复会,而华兴会的创建者黄兴又是当时最有威望的革命领导者之一。

黄兴出生于地主家庭,190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两湖书院。1902年春,声势显赫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把这个“高才生”选派去日本留学。1902年11月,黄兴在东京与好友杨守仁共同创办以译文为主的《游学译编》,传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1903年春,黄兴回国,6月回到故乡长沙,借在明德学堂教书为掩护,鼓吹民族思想,暗中策划革命。

1903年11月11日,黄兴以过30岁生日为名,邀约陈天华、秦毓鎏、章士钊等十多人,商议筹设革命团体等事项。会上决定成立华兴会,对外则声称集股筹组“华兴公司”,以“兴办矿业”。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公推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很快就发展到五六百人,会员绝大多数是从日本留学归来和在国内学堂毕业或肄业的知识分子。为了扩大势力,黄兴积极与军界和会党联络,筹备长沙起义。由于缺乏经验,长沙起义计划泄露,10月26日黄兴潜出长沙,逃往上海。大批华兴会骨干纷纷走避东京,为同盟会的成立直接提供了领导和群众两方面的条件。

华兴会对湖北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教仁在华兴会成立后,回到武昌参与科学补习所的组建工作。1904年5月,湖北革命志士张难先和前来武汉避难并一起加入新军的原华兴会会员胡瑛,联络军界同道,与学界反清革命的吕大森等12人,在武昌斗级营同庆酒楼开会,商议组织革命团体,并推定吕大森起草章程,决定团体名称为科学补习所,会员要“以心记之宗旨‘革命排满’四字为主”。

1904年7月3日,武汉军、学两界30余人集会,科学补习所正式成立,吕大森任所长,胡瑛任总干事,宋教仁任文书。7月,黄兴由上海到武汉,科学补习所开会欢迎,黄兴告以华兴会准备在11月16日起义,所员都表示赞同,约定湖南发难,湖北响应。长沙起义失败后,10月20日,清政府军警搜捕科学补习所,由于事先得到黄兴的紧急通知,军警一无所获,但科学补习所的活动从此被迫停止。

科学补习所是湖北最早的重要革命团体,它的活动的重点一开始就放在新军方面,并作为经验保留下来,形成20世纪初湖北地区革命运动的一个传统。对于武装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是革命事业的一个好的发端,为后来的辛亥武昌新军首义成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当两湖地区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创建革命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时,江浙地区的革命党人也积极联络会党,策划革命活动,1904年冬在上海成立革命团体光复会。

早在1900年,杭州求是书院爱国师生曾组织过一个研究时事的小团体“浙会”,不久改称“浙学会”。1901年,“浙学会”大部分会员或东渡日本,或去上海,相继投身于东京留学生和上海中国教育会及爱国社等组织的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10月和11月,“浙学会”部分成员在东京两次集会,密议如何建立新的革命团体,回国策动武装起义。

1904年初,“浙学会”会员陶成章和军国民教育会成员魏兰回国,着手分头联络会党。同年10月,陶成章来到上海,与先期来这里组建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的龚宝铨密商,决定根据东京浙学会原议,组建革命团体。当时,章炳麟已在狱中,只有蔡元培声望最高,准备推为首领,以利号召。随后,先由龚宝铨与蔡元培商讨,决定扩大暗杀团组织。1904年10月,暗杀团改名为光复会,又称复古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蔡元培任会长。蔡元培提出邀陶成章参加。尚在狱中的章太炎通过蔡元培,参与了光复会的筹建,并加入了该会。在陶成章的影响下,绍兴商学两界革命志士和各属会党头目纷纷加盟入会。1905年初,徐锡麟到上海见蔡元培,也加入光复会。秋瑾先加入同盟会,从日本回国后经徐锡麟介绍入会。光复会在浙江迅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除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几个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外,1904年前后国内各地还陆续成立了其他一些爱国团体和革命小团体,如上海的旅沪福建学生会、对俄同志会、上海青年学社,安徽陈独秀等人组织的励志学社,广东有朱执信等组建的群智社,等等。1904年前后国内革命团体的大量涌现,预示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

3.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革命小团体的涌现,尽管数量众多,却难以采取足以推翻清王朝的大规模集中统一行动,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最孚众望的革命领袖出面,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将革命运动有力地推向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由于首倡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国内外革命青年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自然成为众望所归的共同领袖,成为足以团结各方面革命力量的中心人物。革命形势的急速发展,革命知识分子作用的明显加强,使孙中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孙中山流亡海外,心向祖国,密切注视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不断探索着革命前进的道路。孙中山不仅为建立统一革命组织扫除了思想障碍,准备了明确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且联系和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总结出了建立统一革命组织的经验。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到达日本横滨,很快就前往留学生集中的东京。在东京,孙中山找到了留学界享有很高威望的黄兴,商定与华兴会联合的问题。孙黄会见确定了兴中、华兴等会联合建立全国性革命政党的决策。7月28日,孙中山又与华兴会的骨干宋教仁、陈天华等会谈。会谈中,孙中山始终着重地强调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对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7月29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共同商议华兴会会员参加同盟会一事。经过激烈的讨论,在东京的大部分会员决定参加同盟会。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在东京举行建立同盟会的筹备会,商讨组建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到会的有70余人,包括来自17省的留学生。会上,孙中山、黄兴等先后发表演说,分析当时形势,痛陈革命大义,阐明进行革命的方法和组建统一革命组织的必要性。经反复磋商,最后确定组织名称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筹建工作至此大体就绪。

8月13日,东京正是盛夏季节,在结构精巧的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举行欢迎孙中山大会。这是孙中山到日本后第一次在盛大的留学生集会上公开露面,也是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前夜由它的领袖向广大群众宣布政见的重要政治活动。到会的有1300多人,还有数百人伫立在街旁仰望楼上。这样的盛况,对于东京留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孙中山发表了富有政治远见和强烈鼓动性的演说。一开始,他就热情洋溢地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作了充分的估计,接着分析中国只是在近代才落后西方。他充满民族自豪感地预言,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他批评君主立宪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悲观论调,热烈地号召中国人民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迎头赶上,不惜以流血为代价,“以谋独立而建共和”。孙中山慷慨激昂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到会的听众,经久不绝的掌声显示了留学生对孙中山倡导的革命事业的坚决支持。欢迎孙中山的大会,敲响了同盟会正式宣告成立的钟声。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正式成立大会,到会的有百余人。大会修改并通过了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负责起草的章程草案,确认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规定凡其他革命团体宗旨相同而有愿意联合为一体的,概认为同盟会会员。章程规定,同盟会本部暂设东京,本部机构遵循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大会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选出黄兴任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协助孙中山筹划一切,主持本部工作。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最初就是十六字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明确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所含内容,即孙中山所说的民族革命。具体含义是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国内个民族的平等。在用民族主义概括阐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时,孙中山注意强调“驱除鞑虏”,实行民族革命,并非是遇到不同民族的人便排斥他,指出革命党人并是恨所有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也就是孙中山所要进行的政治革命,在同盟会纲领中居于核心地位。民权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强调实行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是革命党人统一的任务,必须在进行民族革命的同时进行政治革命,不能分成两次进行。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按照孙中山的解释,即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劳资尖锐对立,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在革命成功后,应立即解决土地问题,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次性完成,以防止西方社会种种弊端在中国重演。

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诞生,使全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指挥中心,成为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新起点。同盟会本部成立后,在孙中山亲自主持下,首先抓紧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国内外支部、分会的组织建设;二是《民报》的创刊和对保皇派的论战。同时,也为新的武装起义做了积极的准备。

4. 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正当孙中山准备重整旗鼓,把革命队伍重新组织起来的时候,却与保皇派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和交锋。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集中力量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这是继戊戌变法以来,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次大辩论以《民报》的创刊为正式发端。1905年11月出版的《民报》第1号,除孙中山的《发刊词》从正面阐发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外,其余文章大多是从不同角度对保皇派进行批判。1906年4月28日,《民报》作为“第三号号外”单独印行《〈民报〉与〈新民丛报〉辩论之纲领》,正式揭开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大论战的序幕。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关于民主革命的辩论,实际上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就开始了。从1905年秋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机关刊物《民报》的问世,辩论才达到全面决战的火候。革命派和保皇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外内外20余家报刊先后投入论战,从1905年至1907年,辩论持续了两年之久。革命派和保皇派辩论的核心是——中国往何处去?内容涉及很广,但实际上主要是围绕孙中山提出和阐发的同盟会纲领进行的,即集中在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三个方面的问题上。

    在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问题上,保皇派蓄意抹杀清政府对内残酷镇压、对外投降卖国的客观事实,美化清政府的统治;危言耸听地宣传革命不仅要造成连年战争,血流成河,而且会招惹帝国主义的干涉,导致“灭亡中国”的惨祸。革命派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批判了保皇派为清政府辩护、诽谤攻击民族革命的种种荒谬论调,揭露清王朝对内进行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对外奉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结果把中国搞得四分五裂,鲜血淋漓。革命派义正词严地宣布: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就必须以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卖国的清政府。

    在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上,保皇派认为,中国不仅不能实行民主共和,甚至也不可以立即实行君主立宪,而只能先实行开明专制,中国社会必须由君主专制的“据乱世”,经过君主立宪的“升平世”,然后才能进入民主共和的“太平世”。革命派阐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建设一个民主共和国。革命派在广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

    在要不要改变土地制度即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的问题上,保皇派明显地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美化封建土地制度所有制。革命派坚持社会革命不仅可能与政治革命并行,而且应该与政治革命并行,阐明了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保皇的界限,扩大了民主革命阵营,致使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日益深入人心,而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则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1907年7月,梁启超在无可奈何中,将《新民丛报》草草收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5.革命派的武装起义

    中国同盟会一成立,就着手准备武装起义。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战线上同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的同时,大力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对清王朝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从1906年到1911年4月,革命党人连年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较为著名的就有10余起,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1904年,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洪江会首领马福益次年被清政府杀害。他的牺牲,大大加深了会党对清政府的愤恨。当地会党继续图谋举事,为马福益报仇。与此同时,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在长沙等地广泛地开展爱国革命活动。1906年春,留日学生蔡绍南随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归国回到湖南。到后不久,刘道一集约革命志士蒋翊武、刘崧衡等几十人在长沙水陆洲船上聚会,商讨发动起义。会后,刘道一留长沙全盘负责筹备工作,蔡绍南回萍乡上粟市原籍,同原先在那里从事联络会党工作的魏宗铨会合,加紧进行活动。

    蔡绍南、魏宗铨在萍浏澧三县交界的麻石设立活动机关,秘密发展势力,拟定1907年初发动起义。由于清政府地方官吏事先觉察萍浏澧地区的群众反清活动,1906年10月7日,萍浏澧三县官厅派兵勇,突袭麻石,麻石被迫于12月3日提前举义。12月4日,萍浏澧起义爆发,起义军称中华国民军华南革命先锋队。起义军在十几天时间里,迅速发展至3万人,主力是会党和安源煤矿工人,另外有大量贫苦农民和防营士兵参加,声势浩大,长江中下游为之震动。清政府先后调遣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四省军队,加上地方驻军以及地方“团勇”不下四五万人,围剿起义军。美、英、德、日各国派军舰驶至岳州,威胁起义军,为清朝的反革命军事围攻壮胆助虐。萍浏澧起义军面对优势的敌人,进行了英勇的顽强的战斗,但由于起义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加之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终于在1907年1月上旬宣告失败。

当刘道一、蔡绍南筹划湘赣边境起义时,孙中山则继续经营两广,力图在那里突破,据两广以进取长江,然后大举北伐,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07年3月,孙中山在河内设立筹划粤、桂边境起义的总机关,积极准备在广东潮、惠、钦、廉四府同时举义。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未能实现,从而演化成了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不到一年时间里首尾相连的6次起义。1907年5月,广东潮州饶平县黄岗镇爆发起义,成立军政府,发布檄文,宣告同盟会宗旨,清军闻讯赶来镇压,义军苦战数日宣布解散。黄岗起义时,6月2日,惠州七女湖会党夺取清军防营枪械,宣布起义,起义军坚持战斗10余日,因弹药缺乏,自行宣布解散。9月1日,钦廉地区防城起义,宣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中旬起义失败。防城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活动的重心转向广西。1907年12月2日,镇南关起义,孙中山偕黄兴、胡汉民奔赴前线,亲自指挥坚守御敌。但因粮械匮乏,援军断绝,起义军被迫撤至越南境内。镇南关起义失败后,革命党又于1908年3月发动了钦州马笃山起义,1907年4月举行云南河口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至此,孙中山在西南边境发动的武装起义宣告结束。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利用安徽省高级大员参加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机,双抢击毙巡抚恩铭,乘乱率领学生占领了军械库,意欲夺取武器弹药,未能成功。徐锡麟被捕,第二日被清吏剖腹挖心,残忍地杀害。安庆起义失败牵连了大通师范学堂,秋瑾在7月14日被捕,次日英勇就义。

1908年11月,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是新军起义的开端。11月19日,在熊成基的率领下,安庆马、炮等营新军士兵按期起义,应者千余人,猛攻安庆城,数次冲锋,伤亡惨重,后退至庐州,孤军无援,不堪再战,宣布解散,起义失败。1910年1月,因人告密,熊成基被捕遇害。安庆新军起义失败后,参加起义的倪映典避走广州,同盟会南方支部即派他打入清营,在军队中发展革命力量。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在广州城郊炮兵第一营起义,汇集约3000人,分三路向广州城发起进攻。倪映典被诱骗前往谈判遇害,起义军弹药匮乏,起义失败。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建议黄兴再次在广东发动起义。1911年1月,起义领导机构统筹部在香港成立,黄兴、赵声分任正、副部长。统筹部于4月8日召开会议,决定4月13日正式起义,赵声、黄兴任正、副总指挥。由于广州地方当局加强防范,而海外筹集的饷械起义又未运到,起义被迫延期。4月25日,黄兴感到时机紧迫,潜入广州组建指挥部,临时决定27日晚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以黄兴为首的“选锋队”120余人,猛攻总督衙门。黄兴等放火焚烧总督衙门后,与清军展开激烈的遭遇战,革命党人被迫四散各自为战,死伤惨重。黄兴直战到孤身一人,右手两指被击断,化装走避香港,起义失败。事后,革命党人多方设法,收集到起义死难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城郊红花岗,并改红花岗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史称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首义与清王朝瓦解

辛亥革命是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胜利,给了清王朝以致命的一击,随后迅速扩大为全国规模的运动。清王朝统治在革命的枪声中土崩瓦解了,经过“南北和谈”,孙中山回后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然后,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投机分子袁世凯窃取,革命志士为了维护共和,继续进行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1.武昌首义

革命党人全力以赴地筹划并发动的广州“三·二九”起义已经失败。新的风暴正在孕育,悄悄地集结着力量,准备更猛烈的爆发。一切条件都成熟了,事情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只要有一根导火线,大崩溃很快就会开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四川保路运动成为了1911年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全国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保路运动是在收回权利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粤汉、川汉铁路收归商办后,于1909年开始动工修建。清政府为了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企图将两湖境内的铁路送给帝国主义,遭到人民的反对,掀起了收回路权的运动。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后,清政府悍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企图以“国有”的名义将路权拍卖给帝国主义,以换取帝国主义对“皇族内阁”的支持。把路权拱手让给帝国主义,既严重地出卖了民族利益,又极大地损害了商办铁路各省绅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激起了全国人民尤其是与铁路关系密切省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1年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四川各州县纷纷响应。清政府对四川保路风潮十分恼火,命四川总督赵尔丰严加镇压。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同盟会借机因势利导,商讨组织武装起义,将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9月7日,赵尔丰枪杀数十名请愿群众,促使保路运动转向反清武装起义。成都附近的同志军率先起义,各地闻警纷起响应,数日内逼近成都义军总数达10万余人。起义军围攻成都激战十余日,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攻城器械,未能成功,撤围向各州县发展。四川保路运动终于导致了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就在湖北总督瑞方率军入川后不久,武昌响起了辛亥首义的枪声。

领导武昌起义的是湖北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1911年1月30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蒋翊武、刘复基等成立文学社,坚持湖北从科学补习所以来至振武学社各革命团体的一贯传统,继续以新军为主要对象发展革命力量。1907年在东京成立的共进会的领导人于1908年相继回国,准备按计划在各省策动起义,其中以湖北共进会成效最为显著。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派人到上海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联系,请他们到武汉亲自主持起义大计。9月24日,两团负责人再次聚会,初步拟定中秋节(10月6日)起义,并通过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起义计划。后因约定同时起义的湖南革命党人要求展期10日,遂最终确定10月16日湖北、湖南两省同时起义。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俄租界宝善里机关检测炸药,不慎爆炸,起义事宜泄露。宝善里事变发生后,当天,蒋翊武等人正在军事总指挥部聚会商讨发难日期,会议当即决定于是夜晚12点起义,以南湖炮队炮声为号。然而,当晚负责到南湖传送起义通知的同志因沿途受到军警盘查,设法赶到南湖时,子夜已过。9日晚起义计划流产。清政府加紧搜查革命党人。

失去统一指挥的革命党人仍私下秘密约定破釜沉舟,誓与反动政府拼个鱼死网破。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驻守在武昌城外的新军和城内的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几乎同时发难。宣告清王朝灭亡的武昌首义枪声终于打响。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在熊秉坤的带领下,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械弹药。各标、营闻枪声后,纷纷起义均向军械库集中。随后相继赶到楚望台的有第二十九标、三十标、测绘学堂的学兵、混成协辎重队、工程队及炮队等起义队伍,总计约2000人。熊秉坤等经协商,推举曾参加日知会的吴兆麟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组织进攻总督衙门及各要地。

经过一夜激战,天将破晓时,武昌完全被革命军所控制。在武昌起义胜利消息的鼓舞下,11日夜,汉阳、汉口的革命士兵相继举行起义,翌日即先后宣告光复。武汉三镇遂成为革命党人的天下。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士兵们在第二天邀集谘议局议员和地方绅商开会,共同商讨建立湖北国民军政府。结果,谘议局的议员们和大多数参加起义的士兵,都赞成推举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的枪声及其胜利的消息,如闪电雷鸣,在酝酿已久的摇撼清王朝腐朽封建统治的革命风潮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震,一时间中华大地狂澜骤起,革命浪潮迅即席卷全国。在10月份以内,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联翩独立;11月上旬,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和广东先后反正;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50天内,共计有14个省和上海一地脱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给全国人民最后倾覆清王朝奠定了基础。

2.“南北和谈”和南京临时政府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各国驻华使节一面手忙脚乱地向本国政府电告中国局势,争先调集海陆军,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一面大造舆论,极力促使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幻想通过袁世凯“挽救”清政府,稳定局势,扑灭革命。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派军南下镇压,南下各军在湖北战场连吃败战。10月16日,清政府无奈派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赶赴袁世凯的老家彰德,劝袁世凯“抱病”出征。袁世凯乘机提出了六项条件,要清廷向他交出政治和军事大权。清政府没有答应袁的要求,袁世凯就装腔作势,逗留不出。革命形势飞速发展,中外反动势力焦急万分,清政府不得不退让,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加紧进攻武汉。

袁世凯见时机成熟,为了向清廷和革命党人显示自己的实力,他在受命为钦差大臣之后,即一面继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一面指示冯国璋、段祺瑞猛攻汉口,并随后动身南下,亲自督战。当清廷命令他为总理大臣北上组织责任内阁时,北洋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汉口。11月13日,袁世凯率卫队抵达北京出任内阁总理,逼迫载沣辞去摄政王名号退居藩邸,不再干预政事。至此,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便“和平”地转移到了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对南方却暂时屯兵不动,抓住有利时机加紧“和平”攻势,通过各种途径要求停战议和,以便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攫取全国政权。在北洋军猛攻汉阳之时,袁世凯就串通英国公使朱尔典,让他出面促成和谈,同时又派人同武昌的黎元洪联系,较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意向。

11月27日,北洋军攻下汉阳后,袁世凯继续施加压力。12月1日,武昌都督府中炮起火,黎元洪逃离武昌。朱尔典认为这是促成南北议和的最佳时机,立即令英国驻汉口领事正式以“中立者”身份出面斡旋,向南北双方提出,即日停战、清帝退位、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三项议和条件。12月2日,各省代表联合会议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出了“如袁世凯反正,当共举为临时大总统”的决定。12月3日,南北双方达成了停战3日的协议,稍后,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协商,将停战期限延长15天。就这样,南北双方正式开始停战议和。南北双方停战议和之后,袁世凯正式委派唐绍仪为议和全权大臣总代表,南方各省举伍廷芳为代表,商定在汉口举行和平谈判。

12月4日,江浙联军攻占南京。12月11日,上海和汉口两地的各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国,到达上海。孙中山的到来,使革命党人和广大军民受到莫大鼓舞,整个局势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12月29日,各省代表联合会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议,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改用公历纪元,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着手组织中央政府。1月3日,各省代表联合会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孙中山直接任命了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组成了崭新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行政机构。在随后的三个月内,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力图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推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

3.清王朝瓦解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北京朝廷仍存在,南北对峙局面依旧,革命尚未成功。

在独立各省筹建临时中央政府的同时,南北议和并没有中断。12月18日,双方代表在上海正式开始谈判,但双方就袁世凯如何就任临时大总统的问题,争论很大,谈判进展很小。在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诱迫下,革命派开始妥协。在黄兴的同意下,南北议和代表通过多次秘密谈判达成协议,约定只要袁世凯能迫清帝退位,即选袁世凯为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

12月29日,各省代表联合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恼羞成怒,指使前线清军炮击武昌,迫使唐绍仪辞去议和代表职务,单方面中止南北和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最初采取了强硬的立场,组织大军北伐,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阻挠、破坏,给南京临时政府在政治上与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立宪派、旧官僚和失节革命党人,从内部阻遏、瓦解革命,架空甚至扬言推翻临时中央政府;加上革命党人本身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严重缺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最终作出让步,新生共和国政权落到袁世凯手中。

在内外压力和重重难以解决的困难面前,孙中山无可奈何,不得不萌发引退的想法,同意中止北伐,停战议和。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致电袁世凯,同意南北议和。于是,南北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国,反正倒清,孙中山即行解职,举袁为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确信南方同意让出政权之后,便转而一意对付北京朝廷,设法要其自己提体面地交出全部权力。袁世凯指使北洋将领逼宫,1912年2月12日,隆裕以6岁皇帝溥仪名义颁布诏书,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至此覆灭。

1912年2月13日,清帝宣布退位后的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2月14日,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提出辞职,同时提出了定都南京、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并遵守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项条件,申明他将在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后始正式辞职。

袁世凯的势力在北方,他不会轻易离开北京南下就职,当然更不愿意定都南京。袁世凯指使北洋军阀相继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暴乱,然后稳定政局为由,逼迫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原议。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发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多方面对总统的权力作了限制,孙中山等人试图以此束缚袁世凯的手脚,把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运行轨道。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布解除大总统职务。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北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流血牺牲创建了共和国政权,自此完全转移到袁世凯的手中。

(三)从二次革命到护法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不甘屈从于袁世凯等封建军阀专制独裁统治的人们又重新奋起,独裁与民主、帝制与共和之间的争斗,作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在历史上留下了余辉。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临时政府由南京迁至北京,使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局面初步形成。袁世凯就职初期,下令全国海陆军必须服从中央的命令,宣布军人不准干预政治,严饬要以服从袁世凯本人作为军人的“第一要义”,完成了军事的统一。在行政统一上,袁世凯公然向《临时约法》进行挑战,破坏责任内阁制,扰乱临时参议院。

1912年7月,宋教仁主持召开同盟会本部大会,决定采取联合统一几个小党派,以同盟会为骨干,组织第一大党,定名为国民党。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参加会议。会议选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人为理事。国民党力争在选举中获胜,组织责任内阁。

袁世凯对宋教仁的活动异常恼怒,在对宋教仁诱劝、拉拢不成之后,于1913年3月20日,指使人刺杀宋教仁。为筹集战争经费,发动内战,4月26日,派人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合同。6月9日,袁世凯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不服从政府,下令予以免职。7月5日,北洋军南下九江,发动内战。

1913年7月上旬,孙中山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会议,决定兴师讨袁。孙中山成为二次革命的领袖。7月12日,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由上海到江西湖口誓师,成立讨袁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发表讨袁檄文。南方数省纷纷响应。7月15日,黄兴在南京逼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7月17日,柏文蔚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安徽宣布独立;7月18日,陈其美、陈炯明分别在上海和广东宣布独立;7月19日,福建独立,许崇智任福建讨袁军总司令。

孙中山对武装反袁抱有很大的决心。但由于讨袁军是临时组织,仓促上阵,军事实力单薄,独立各省也缺乏统一的部署和领导,加上许多国民党议员仍留恋北京国会中的议席,致使二次革命本身非常脆弱。在袁世凯凭借优势兵力和外国驻华公使的支持下,对革命党人发动了猖狂的攻击,仅两个月时间,南方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跨,北洋军阀的势力伸展到长江流域,袁世凯完成了“武力统一”。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人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开始黑暗统治。袁世凯利用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之后抛弃选举他任正式大总统的国会和政党,毁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炮制袁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企图把总统的权力扩大到与封建皇帝相似的程度,还可以由他的子孙后代继任总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承认帝位。13日,成立“帝制大典筹备处”,下令将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于元旦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

袁世凯破坏国会,毁弃《临时约法》,卖国独裁,复辟帝制的活动,遭到了人们的反对,全国各阶级、各阶层的反袁斗争,继二次革命之后蓬勃兴起,形成了反袁联合阵线。1915年,面对袁世凯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站到了反对袁世凯称帝斗争的前列。12月12日,孙中山号召他于1914年7月在日本成立的中华革命党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反袁革命。同时,孙中山又联络原国民党党员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广东策动武力反袁。

1916年元旦,袁世凯在新华宫接受百官朝贺,改元洪宪。云南军政府宣告独立,发布檄文讨袁,开展护国运动。护国运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继云南独立之后,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3月15日,广西宣布独立;4月6日,广东宣布独立;4月12日,浙江宣布独立;5月15日,陕西宣布独立;5月22日,四川宣布独立;5月29日,湖南宣布独立。

中国人民的反袁斗争来势迅猛,使中外反动势力感到胆战心惊,他们为了确保各自的利益,决定抛弃袁世凯。袁世凯的亲信们也不希望袁世袭王朝,纷纷隐居或辞职。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只得于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试图退保总统地位。孙中山再次发表《讨袁宣言》。6月6日,袁世凯忧愤交加,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实现了护国运动的目标。同时,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后,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起大总统黎元洪与直系冯国璋及其他军阀的不满,终于发生了黎元洪的总统府与段祺瑞的国务院之间的争权夺势的斗争,即“府院之争”。并导演了张勋复辟的丑剧。孙中山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护法运动。由于军阀的不合作,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前去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中国网 2001年10月8日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辛亥革命的启示

李凤权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由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它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但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辛亥革命的意义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辛亥革命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把魔爪伸进中国,把一个独立的封建帝国开始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朝政府昏聩无能,腐败到了极点,为维护它摇摇欲坠的统治,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使国势日衰,万民不得聊生。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更使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蒙受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半殖民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在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情况下,人民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情绪日益高涨,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表示了有识之士的强烈愤懑。以“救亡图存”为主旨的戊戌变法因为封建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于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侵略的同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腐败的清朝政府。“蹈海英雄”陈天华在《猛回头》的“尾声”中写道,“瓜分豆剖逼人来,同种沉沦剧可哀。太息神州今去矣,劝君猛省莫徘徊。”代表了先进分子力图改变现状的革命决心。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以“振兴中华”为宗旨,“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同盟会激励和集中了一大批爱国志士,他们以身许国,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相继举行了十次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他们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称颂和发扬的。

第二,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人们常常在论证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个政治命题的时候,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功绩估计不足,甚至全盘否定,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就是它推翻了清皇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从来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政权虽然很快被封建军阀篡夺了,变质了,但是共和国的观念却从此深入人心,使任何封建余孽的复辟企图无法得逞。辛亥革命的这个功绩,为后来的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许多共产党人都曾经接受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他们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出人民共和国的方案,也是吸取民主共和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不会有后来的人民共和国。

第三,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封建社会,皇帝君临天下,主宰一切,对所有臣民具有生杀予夺之权,如有冒犯,即被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而祸及九族。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礼教被统治阶级当作禁锢人民的思想武器,所有臣民都必须尊孔崇儒,稍有触犯,就被视为“离经叛道”,受到口诛笔伐,以至杀身之祸。这两样东西表里为一,维护着封建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同时也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大解放。从此,在中国开始有了言论自由,出现了新闻报刊,初步改变了那种“万马齐喑”的局面。这种局面,一方面给西方的科学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大量传入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就没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毛泽东说,1921年开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

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对前人所作的贡献应该给以应有的评价。

当然,辛亥革命终于失败了,对于它的失败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在这一方面,史学界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我想在这里强调一点,这就是领导这个革命的中国同盟会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而带着难于避免的弱点,这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关键因素。中国同盟会的主要弱点有三个:

第一,没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从本质上来说,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但是严格地说来,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资产阶级政党,而是一个包括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政治联盟,而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他们在“反满”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具体的政治主张就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推翻了清朝政府以后,有许多人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功成隐退者有之,蜕变豪绅者有之,投靠封建势力升官发财者有之。所以章太炎说:“革命军兴,革命党消”,他自己就率先退出了同盟会。这就使袁世凯能够顺利地攫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使辛亥革命陷于失败。

第二,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政纲的,但是三民主义和同盟会通过的政纲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而且在实际上对帝国主义存在幻想。这样的纲领没有抓住中国问题的要害,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当了三个月临时大总统,就把大权交给了袁世凯,并且说民族、民权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只是一个民生问题。他被袁世凯任命为全国铁路总办,去搞他的民生主义去了。结果是一事无成,这才发现民权问题并没有解决,不得不发动“二次革命”,但也以失败而结束。

第三,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孙中山的理论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他在思想上的社会模式起初也是以美、法资本主义为样板的,但是他又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因而并不主张追逐西方资本主义的后尘,而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种不切实际的主观主义理论,当然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所以列宁在充分肯定孙中山理论的进步性的同时,又批评他的理论是“如此漂亮又如此含糊”的“空想”,表现了他“独特的少女般的天真”。

中国同盟会的这些弱点,表明了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后来的中国人民以深刻的启示,这就是毛泽东所讲的:“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个革命的党就是中国共产党,它是不同于中国同盟会和任何资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党,它有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有明确的纲领和远大的理想,制定了完全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与广大群众密切联系。正是这样的党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才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振兴和逐步地繁荣昌盛起来。现在,我国人民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实现这个伟大庄严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不能胜利,建设也难以成功。这是辛亥革命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也是一百多年来最重要的历史结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他为共产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为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了全面的科学规划。《讲话》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指导全党在当前和未来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让我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各项工作做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张海鹏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之前的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皇帝制度,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辛亥革命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千古不变的封建专制——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中国历史上掀倒皇帝宝座的例子很多,每次掀倒后,又有新的皇帝重新登上那个宝座。近代中国也是这样: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号称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免不了要登上皇位;戊戌变法也是一场以拥立皇帝为目的的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旗帜上写的是“扶清灭洋”,就是说反对外国侵略,拥护皇帝。辛亥革命则不同,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掀倒了,皇帝宝座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政治鼎革,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带来了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这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成立,各种政党组织、群众团体公开成立,纷纷表达各个不同利益集团对时局的意见。在时代的碰撞、打磨中,有两个政党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这就是192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后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加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的联合与斗争,成为此后半个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

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的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实现共和宪政。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不久就颁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鄂州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资产阶级民主立法,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临时约法》贯彻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宪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是中华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临时约法》具有鲜明的民权宪法性质,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此得到较为充分的肯定。因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尽管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破坏了《临时约法》,法制观念仍为民众所接受。用宪法代替封建专制,这是共和宪政最大的特点。

提出民族平等和中华民族新概念。辛亥革命是以民族革命为起点的革命,“五族共和”思想和中华民族概念为此后中国的民族平等提供了思想基础。从民族革命角度说,反满是要反对满族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统治特权反映在民族关系上,就是民族不平等。因此,孙中山曾说,民族主义,是要扫除民族的不平等。当然,这个民族不平等,也包括后来他所说的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不平等。取消民族不平等,是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就是“五族共和”的主张。五族共和是以取消民族不平等为先决条件的,五族共和就是五族平等。随着五族共和主张的提出,就是中华民族新概念的出现。中华民族的概念规定了中国境内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民族平等,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核心观念,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这个称呼为全国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提倡以人民为本位的公仆精神。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自称人民公仆,从而确认人民为本位。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为感谢各省代表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在致各省都督电中称“今日代表选举,乃认文为公仆”。把大总统等同于人民的仆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革命精神。他曾以大总统名义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他还说过:“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孙中山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国民公仆形象。孙中山曾对来访者言:“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这是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也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政治和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的当代启示

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胜利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她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体现了她“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爱国情怀。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方声洞,在参加起义前夕写给妻子和父亲的信,更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既爱亲人、更爱祖国,为了挽救祖国可以抛妻别子的崇高境界。武汉革命党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报》上刊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公开号召“爱国之志士”、“救国之健儿”起来革命。

维系海峡两岸、世界华侨共同的历史记忆。辛亥革命的历史,还是今天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和所有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正确阐释辛亥革命历史,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坚持反“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重要思想基础。华侨给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人力、财力的巨大支持,香港和澳门是当年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出发地,港澳人民也给予孙中山巨大支持。现在,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但两岸尚未统一。海峡两岸同胞及全体中国人都要厉行孙中山振兴中华及中国应该统一的伟愿,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站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维护共同的政治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统一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

2011年09月30日14:02 来源:《党建》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学习辛亥精神 加快经济转型

来源:网络 编辑时间:2011-7-19 0:00:00 浏览次数:3872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历史翻过,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仿佛看见宣统皇帝推出乾清宫的落寞,听见袁世凯在帷幕之后的大笑,更看到孙先生于总统府修改《约法》的身影。

  古语云:“破而后立”,辛亥革命为满清王朝唱响了挽歌,送进了历史的坟墓,建立了中华民国!“三民主义”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帝制再也没有市场,袁世凯的称帝、张勋复辟不过是帝制编排的闹剧,其二人不过是历史的跳梁小丑!

  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蛮鲁,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国之根本,在于经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先生积极提倡发展实业,国内民族资本获得从未有过的机遇,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工业的经济力量获得发展。

  此外,辛亥革命有力的激发了亚洲各国反帝制、反帝国主义运动,各国纷纷要求独立。最终于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完成了反帝制斗争。此外,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民主革命派于辛亥革命期间形成了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潮,有力冲击里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统治,成为世界历史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孙先生说过:“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如今,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之中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苦痛,国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正为努力降低这崛起的代价而绞尽脑汁。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国务院陆续出台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10年2月25日,有色金属业和物流业振兴规划获通过,至此,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规划全部出齐。3月20日至5月18日,已有九大规划具体实施细则陆续公布;4月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房价增长过快,打压房地产产业泡沫;富士康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纷纷上调工资,进行改革;另外近期进行的汇率调整等等,无不昭示中国也同世界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中国的转型必须从以往的经验之中吸取养分,学习辛亥革命精神,团结各族各界一切爱国力量,发扬辛亥革命传统,克服转型困难,使中国的经济走入新的纪元。

辛亥100周年征文 1000字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去回顾它、铭记它……

历史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险些丧命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生活,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里的当代学生,怎能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得神州第一功”,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湖北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岁月更迭,斗转星移。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如今,红楼静静地矗立在长江边的蛇山脚下,彭浏阳路上来往行人如织,还有首义园、起义门、烈士祠、楚望台,他们承载了一段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辉煌历史,向人们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往事。

历史总能给我们以启迪,从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首义的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首义精神。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审视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留给我们的种种意义,对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乃至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义精神集中地体现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中国向来就不缺少为民请命、舍身成仁的豪杰志士。在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革命群体和个人英雄辈出,星光灿烂,革命党人抱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今天,我们要完成祖的统一大业,也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同学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首义精神更突出的体现为勇于创新改革的精神。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中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几千年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 “君为臣纲”之类的说教,经过几千年灌输和熏陶,仿佛已成为天经地义,连产生一点怀疑的念头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要从如此沉重的传统束缚下摆脱出来,提出以另一种政治制度来代替君主制度,困难可想而知。尽管道路千难万险,但革命党人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终于达到了革古鼎新的目的。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在当时确实产生了石破天惊的震撼力量。“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这就是首义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改革的精神。这种精神具有爆发力、原创力,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今天我们祖国实施科教兴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这也要求同学们秉承创新理念,不光要掌握书本中已知的东西,还要掌握把不晓得的东西都弄清楚的能力,要善于发问、大胆质疑,敢于突破原有的桎梏,勇于挑战自我的局限,创造前人和他人未曾取得的成绩。

首义精神还始终贯穿着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武昌首义前夕,反动派屠杀多名革命党人,英雄们临刑时“神色益壮”,当众演说,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并号召大家“起来革命”。10月下旬开始,武汉保卫战苦战经月,殉难2600多人, 为全国各省响应革命赢得了时间,体现了革命党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拼搏是一种精神,只有拼搏,人生才能绽放异彩;只有拼搏,才能发挥智慧的潜力;只有拼搏,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还很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有拼搏精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马平川的,当面临坎坷和困难时,我们是选择放弃逃跑,还是选择迎难而上,做出选择通常只是一念之间,此时此刻,需要的正是武昌首义的顽强拼搏精神。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也曾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同志更是对年轻的学生们语重心长的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九十六年的沧桑岁月,风消云散,但散落不去的是永远的首义精神。我们今天在此以这种直观的纪念方式,不仅仅为了铭记那段光荣的历史,也应成为一种警示:

同学们,当社会历史性机遇和变革已然来到时,当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一大挑战时,你准备好了吗?

我听说一百年前,有一群青年学子含泪告别亲人远渡重洋,来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努力学习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求索华夏重生的真理;一百年前有一群青年学子在海外重新找到在国内被满清政府掩盖、销毁、篡改的真相,大明先烈们闪现着浩然正气的人性光芒激荡着他们年轻的心房;一百年前,有一群青年学子勇敢地剪下了象征着奴隶的辫子,脱下了囚服一般的长袍马褂,重新穿上潇洒飘逸的汉家衣裳;一百多年前,还是这批青年学子忍受着满清政府的监狱、锁链、脚镣和酷刑一次又一次地呼喊着“还我河山”的口号把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东方这片苦难深重的大地上,一次又一次地从头再来:反清、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抗战建国,一次又一次地守护着华夏、中国以及文明的尊严,他们自己纯洁的灵魂也在这片湛蓝的苍穹上得以永生。

今天,我翻开泛黄的书籍,他们高尚之人格和尊贵之灵魂令我们汗颜,我想起了满清对华夏民族犯下的种种罪行,想起了百年国耻,想起了鲁迅的《药》,想起了华老栓、华小栓、夏瑜和人血馒头,更想起了现在的某些不肖子孙诋毁辛亥革命、谩骂国父、粉饰满清的罪恶,人们忘了满清侵略大明,屠杀中华各族儿女的悲剧,人们忘了百年国耻的伤痛,人们忘了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的惨剧,人们不知道满清是一个把自己的利益凌驾在全中国利益之上的异族政权。我们的年轻人难道太天真太单纯吗?我们的年轻人难道太愚蠢太顽固太偏激吗?我们的年轻人难道太不自量力吗?他们为什么不好好活着一定要与让满清“尔曹身与名俱灭”呢?改良和革命从来不是几个白面书生说了算的;当一个政权、一个国家还可以为人民提供一定的生活温饱和言论渠道的话,人们不可能铤而走险;但是,一个政权、一个国家一定要把人们逼上梁山,那么,人们除了革命就别无选择。所以,企望满清改弦更张而指责辛亥革命破坏中国社会正常进程的人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无可救药,是满清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是辛亥革命为我们扫除了这个障碍,让我们畅通无阻地前行。

空灵如水的夜晚,仰望着夜空中的满天星辰,我仿佛感觉到我们真正值得纪念的不仅是他们,还有那些凭借着自己的生命、岁月、精力甚至鲜血守护着我们的家园的帝王将相文臣武将们;是他们结束了满清妄图永远主宰中国的春秋大梦,是他们打败了华夏公敌——日本侵略者,是他们重新光复华夏山河;我们的庙宇应该里供奉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历代英雄而不是什么外族入侵者。六十多年前,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抗战救国的民族英雄永垂不朽!一百年前,为了民生幸福,民权兴起和民族解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光复汉家河山的民族先贤永垂不朽!从1840年到1919年反抗西方列强、满清政府、北洋军阀的民族先驱永垂不朽!由此追溯到公元1644年甲申国难,从崇祯皇帝自杀后在大江南北反抗满清入侵的民族英烈永垂不朽!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为期3天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9月27日至29日在武汉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武汉延安精神研究会和江汉大学武汉延安精神研究院共同举办。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题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告。

李铁映在报告中指出,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帝王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历史。辛亥革命是写在近代中国的、光辉的、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历史,是镌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记忆。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就是重读这段历史,从这段历史中认识中国近代发展的道路和经验,认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任务,认识这段历史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

李铁映说,这段历史告诉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之命运,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惟统一、团结、奋斗,才能自立于世。任何损害统一、团结的都是伤害中华民族之本,断折中华民族振兴之翼。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辛亥革命始于武昌、始于武汉、始于湖北,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革命风暴由此发轫,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湖北在辛亥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湖北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正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

研讨会上,李文海、章开元、张磊、盛永华、冯天瑜等专家学者就《辛亥百年的历史思考》、《从辛亥精神到延安精神》等学术论文进行了现场交流。

李文海在发言中说,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辛亥革命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开幕式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逄先知主持。来自北京、湖北、广东等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有林、张启华、邢世忠、苏希胜,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海,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等出席研讨会。 (记者 夏静)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心得 纪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