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4篇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篇1
从6月17日升空至今,神舟十二号“太空3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经成为在太空中停留时间最久的3位中国人。过去3个月里,他们先拆“天舟快递”、在天和核心舱搞收纳搞装修,完成了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又先后两次出舱活动和舱外作业,给空间站外加装上全景“自拍杆”,还进行了许多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时不时还拍点太空VLOG大片,练练太空运动,做好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
现在,3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的任务已接近尾声,准备9月中旬重返地球,正好还能赶上回家过中秋节。为了保证航天员回程的安全可靠、万无一失,需要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神舟飞船、地面测控、着陆场、甚至备用火箭和飞船等各方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这一期,神仙号带你快速了解,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重返地球,总共需要哪几步?
首先,假如万一神舟十二号出现问题无法返回,一枚长二F火箭和神舟十三号飞船将作为备用方案启动升空,去接航天员回家。整个救援过程最长16天,最短8.5天就能完成。当然,我们还是希望神舟十二号能按原计划顺利返回。
其次,在准备离开核心舱之前,航天员还有不少收尾工作要做。
第一步、航天员需要做一些加强锻炼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的运动。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生活3个月,突然返回地球的重力环境中,身体会有不适应。为了减少对身体的损害,航天员需要尽可能维持较好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状态,以此缩小环境不同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航天员需要把出舱时使用的舱外服干燥好、储存起来,给后面的宇航员继续使用。
第三、航天员要当好“搬运工”。不仅要搬行李,还要“搬数据”。3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期间做了很多实验,这些具有很高科研价值的成果都要从“天和”核心舱搬到神舟十二号飞船带回地面。而且航天员离开空间站之前,需要完成舱内环境整理。航天员进入核心舱以后搬了很多生活和实验用品布置自己的“小家”,在回地球前要把物品挪回原位,部分物品还要绑在空间站内壁上,防止漂浮滑落。
第四、在搬运结束后,航天员进入到下一“关”,也就是关闭空间站内的各个舱门。
接下来,第五步,航天员接到指令离开核心舱,返回神舟十二号飞船,坐好、系好安全带,并且检查航天服的气密性以及设备的完好度。
第六、3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分离,但这时还不会立刻返回地球,他们要驾驶飞船对核心舱进行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
第七、完成上述两项任务后,神舟十二号飞船启动返回程序。我们知道,神舟飞船的前段是轨道舱,中段是返回舱,后面是推进舱。在接到指令后,轨道舱会率先分离,作为一个独立的卫星,在原来的轨道等待接受新的任务指令。
第八、轨道舱分离后,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舱跟推进舱继续飞行,到了一定的时间和位置以后,根据地面的要求,它会进行第二次姿态调整,变成背朝前,脸朝后倒退着飞。然后推进舱发动机点火,把飞船组合体的速度降下来,降低轨道高度。到了一定高度后,推进舱分离,在返回大气的过程中烧毁,而剩下的载有三位航天员的返回舱继续返回地面。
这时候,返回舱是以极快的速度进入距地100多公里的大气层,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和燃烧,返回舱的表面温度达到上千摄氏度,而内壁温度大约是30摄氏度左右。进入大气层,返回舱会经历几分钟时间的黑障层也就是通信中断过程,随后飞船与地面测控人员通信恢复,继续滑行下降。
第九、当飞船下降到离地面10公里的高度时,进入开伞程序。先是打开引导伞,然后打开减速伞,最后才打开主伞。设计成三个开伞程序缓慢减速,一是防止主伞崩坏,二是防止减速过猛、航天员的过载超过承受范围。航天员陈冬曾这样描绘开伞时的情景:只听到“砰”的一声响,虽然身子是束缚住的,但还是会往上一窜,然后飞船就会旋转,就跟水桶在井里打转一样。此时,返回舱内的航天员会明显感觉很难受。不过开伞成功,就代表着返回过程已成功一半了。
第十、返回舱距地面5.7公里的时候抛大底。为防止被大底砸中,只有抛掉大底后,救援直升机才可行动。在距地面1.5米时返回舱点火反推,然后返回舱缓慢落地。等到救援人员赶到返回舱落点,航天员出舱,整个返回程序才算结束。
此外,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一号降落四子王旗着陆场不同,此次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头一次降落在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滩区域的东风着陆场。在确认了神舟十二号会在东风着陆场着陆后,东风着陆场将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的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当地展开了综合演练,针对着陆场不同地形、不同天气状况、不同着陆时间,进行了搜救模式演练,为迎接航天员返回做准备。
以上,就是航天员返回地球的准备步骤和基本过程,实际上,航天任务过程远比我描述的要复杂得多,差之毫厘,就可能功亏一篑。而每一次万无一失的背后,都是无数无名英雄坚守岗位、夜以继日地守护,让我们弹幕走一波,向英雄的航天员和中国航天人致敬!也一起期待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位航天员平安凯旋。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篇2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就充满着遐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太空。但质疑的声音也逐渐传来:探索外太空是否是劳民伤财呢?
时至今日,由于地球资源有限,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纷纷将探索的脚步迈向外太空,而太空广阔无垠,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如高真空、太阳能、月球、微小行星等。
此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gps导航系统便离不开航空事业的发展。近年来,航天技术在开发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资源以获取、传输和转发信息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的广泛应用。
另一方面,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各种军用卫星、载人航天器、弹道导弹与反弹道导弹等空间新式武器形成了一体化的太空战场军事系统,并将在联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众所周知,没有稳固的国防,我们的幸福生活就难以保障。
没有今天的投入就不会有我们明天的。航天事业的进步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航天科技的应用会对人类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社会不断的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篇3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神舟十三号载誉出征,由中国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逐梦苍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神舟飞船扬帆再启航、刺破苍穹,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梦,照亮中国科技兴国路。全球关注,举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闪耀。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照亮了中国科技兴国路。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数千年飞天梦想。今天,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三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神舟十三号必将圆满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和重大任务,在浩瀚无边的星空激扬中华民族的梦想,高擎起光彩夺目的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追求理想的血脉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
复兴梦,照亮中国全面振兴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航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汇聚起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功立业、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步步成为现实,成为彪炳史册的千古奇迹。
中国梦,照亮中国繁荣富强路。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成了中国梦的总体轮廓。实现中国梦,人民充分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权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向往中国梦,中国梦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梦,是凝聚全民族全社会、凝聚全体中华儿女至高无上的旗帜。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能够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强大的磅礴力量。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华民族对宇宙由来已久的向往,终将在星空写下无可替代的精彩一笔。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航天强国的梦想,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神舟14航天员节目观后感篇4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推荐访问:神舟 航天员 观后感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观后感 航天员进入天舟三号观后感 神舟12号航天发射观后感 神舟12号载人航天观后感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观后感 神舟13号发射成功的观后感 神舟13号升空观后感 神舟12号飞天的观后感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事迹感悟 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