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工作计划 > 市局第三阶段工作计划(范文推荐)

市局第三阶段工作计划(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22 10: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局第三阶段工作计划(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市局第三阶段工作计划(范文推荐)

 

 重大安全事件下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变迁与监管机制创新

  上海始终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民生问题,以市委、市政府“五个最严”的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坚持源头治理、全程监管和预防为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符合中国国情、时代特色和上海特点的监管之路,上海正在全方位构筑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不断改革探索,创新食品监管体制 2004 年以来,上海市主动作为、跨前一步,率先探索并实践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不断进展。在改革的初期,针对当时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的状况,上海采取分阶段改革、有计划分布推进的方法推进监管一体化。2004 年,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食品安全实施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大案查处;建立了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出台了改革监管体制的决定,确立了逐步实现由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方向。

 批注 [A1]: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为中心 该部分为建立食品药品监管规章制度相关内容

 2005 年,将市卫生局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能和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平移给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食品生产环节监管职能由市质量技监局承担。2009 年《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将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职能平移给工商部门承担。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上海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综合协调得到加强,减少了监管环节,提高了监管效能。

 上海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保障国际化城市的食品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在世博会和世游赛两次重大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检验和证明。

 2010 年 5 月 1 日,2010 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两岸盛大开幕。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期间,持续高温潮湿的特殊天气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园区内用餐人数多、食品来源广泛的特殊性,上海食品安全保障部门突破常态化的保障模式和常规化的监管手段,依托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系统等应用技术,各监管部门分工合作,前后方通力配合,对园区内公共餐饮 153 家,展馆内餐饮 84 家,大型员工食堂 7 家,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3 家,食品零售点 200 余家以及园区外分布在江浙沪的中心厨房 115家,涉及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食品原料供应商 3000 余家,共 3 万多种原料进行科学监管,确保了世博园区游客 7308批注 [A2]: 各个专项准备工作

 万余人次和工作人员 850 万人次的食品安全,园区内未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未接到重大食品安全投诉。

 2011 年,世游赛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为保证整个赛事期间的食品安全,上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从养殖基地到屠宰上市,从批发销购到食品加工,确保每一个环节监管都环环紧扣、每一道程序都有章可循,达到追根溯源,实现了世游赛食品安全,实现了食品安全零事故,食源性兴奋剂零事件,食品消费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2011 年 4 月,上海发生染色馒头事件,再次暴露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管理主体不明确或部门衔接不畅问题 。以整治染色馒头为契机,上海深化改革,推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011 年 5 月,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挂牌成立,食安委由沈晓明副市长任主任,由 18 个成员单位组成,通过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督查督办等机制,填补了“分段监管”中的管理缝隙,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针对食品安全基层的薄弱状况,上海还突出监管重心下沉,设立街镇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配备村(居)委会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目前全市 209 个街镇全部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全市 4803 个村(居)委会配备了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宣传员,共计 23168 人形成食品安全“两

 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的要求,上海新一届政府正在着手重新组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管,继续按照“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改革目标迈进。

 二、深化专项整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近几年,重大危害食品安全行为一再出现,直接危害百姓身心健康和生命。全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2012 年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共计 17045 张,同比增加 138%;食品安全行政处罚 11798 起,同比增加 47.20%;罚没款金额8398.22 万元,同比增加 59.97%。

  地沟油一直是公众反应最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餐厨废弃油脂从严监管整治,市政府颁布《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确立了源头治理、特许经营、资源化利用、闭环式监管、市场化运作的餐厨废弃油脂管理的长效机制。对废弃油脂产生单位落实了严格申报和收运制度,防止地沟油重上餐桌。目前,全市 31000 多家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中 96.7%的单位向绿化市容部门进行了申报; 96.3%的单位与收运单位签订了收运处置协议。同时,批注 [A3]: 面对现有市场情况 进行针对具体问题的专项的整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2012 年,市食安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进行行政处罚400余件,查扣违法收运车辆200余辆、餐厨废弃油脂 200 余吨、窝点 160 余个。

  深入开展肉类专项整治,覆盖肉类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对危害极大的瘦肉精专项整治中,不断调整监管方法和措施,提高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的监管措施保证了上海全年猪肉产品总体检测合格率保持在 99%以上。2012 年,共组织检查屠宰场 432 户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 578 家次,抽检肉制品产品 142 批次,抽检肉品原料 239 批次;检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 2万余个(次),快速检测生猪制品 6677 批次,查扣不合格肉品 1.05 吨,查办案件 20 起,罚没款 7.25 万元;检查餐饮服务单位 124529 户次。

  2013 年 2 月 28 日,“福辣火锅”重复使用火锅底料一案正式宣判。被告人郑嫔因收集店内餐厨垃圾,熬制成火锅底料红油,用于其丈夫经营的鼎辣火锅店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这是上海首次宣判使用地沟油加工食物并予以销售,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案件。

 食安监管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乳品质量安全、保健食品、酒类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紧密配合公安部门,在全国

 率先开展了打击整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亮剑”行动,并被公安部作为经验推广到全国。在此以后开展的“打四黑除四害”整治活动中,一批生产、销售病死猪肉、问题豆芽、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生产、销售添加罂粟壳的烤鸭汤料等被告人均被依法予以定罪处罚。2011 年,上海共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 80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180 人。2012 年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 143 起,同比增加 79%,共抓获犯罪嫌疑人 215 人,同比增加 19.4%。

 在对食品安全犯罪分子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上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还注重长效和专项机制结合,标本兼治,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构建了立体交叉全覆盖的食品安全案件发现机制;加强各监管部门联合监管、查案办案的协作联动机制;完善市、区联动监管、协同配合的案件查处机制。2012 年,市食安办还会同市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规范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检验和鉴定工作机制,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 构建支撑体系 夯实科学监管基础 1 1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体系

 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加强地方立法和监督。2012、2013两年,上海市人大分别深入开展了全市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批注 [A4]: 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查,2012 年,市人大提出了 5 方面 14 条整改意见,2013 年市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书面意见 8 件。

 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是市政协关注的重点。政协委员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深入思考和调研,积极建言献策,2012 年共提出了食品安全相关提案 20 件,2013 年 18 件。这些提案件件事关民生,抓住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关键问题以及热点、难点,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力地帮助和推进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

 依法依规加强监管,是保障上海食品安全的基础。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工作,出台颁布了一系列的地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法,上海率先出台了 地方法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行业或者领域,相继颁布《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上海市生食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上海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集体用餐配送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等章 政府规章 5 部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决定》(沪府发〔2011〕21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沪府发〔2011〕22 号)、《关于印发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40 号)、《关于印发<上海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2-2015 年)>的通知》(沪府发〔2012〕83 号)、《关于上海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3〕8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2〕69 号)、《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沪府办〔2012〕53号)、《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沪府办〔2012〕6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5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餐厨废弃油脂从严监管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54 号))等 20 多个重要文件。

 2 2 、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 体系

 维护食品安全要防患于未然。上海依法开展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被有关专家誉为先行先试的典范。

 自 2005 年起,上海就开启了有计划、大规模、成体系的食品污染物主动监测工作,8 年来,根据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程度和风险高低为依据,科学选择风险监测点,建立了涵盖屠宰、流通、生产、餐饮各环节的 400 个监测点,覆盖了 85%以上食品供应渠道,涵盖 28 大类 94 小类,涉及 12大类 500 多项监测指标,积累了 120 万项次数据。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还及时开展应急风险监测。

 批注 [A5]: 风险监测体系内容

 近几年,各监管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相互风险交流。通报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集中监管资源,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各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消除风险隐患。

 3 3 、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上海不断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在全国首先建立了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60 余家,其中 16 家政府和社会检测机构作为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合同实验室,承担抽检样品检测任务并参加第三方能力验证和质控考核工作。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食品第三方检测作用。

 企业是食品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市食安办重点推进在连锁超市总部、中央厨房、集体供餐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基地等建立企业自检实验室。在家乐福超市的自检实验室,可对 65 个类别的食品进行近 50 个指标的检测。实验室除了服务总部外,还每天对全市的 24 个门店进行抽样检测,此外,还在上海金山廊下农产品种植基地、铜川路水产品市场、光明乳业等数十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成了企业食品安全自检实验室,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 4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事故牵动人心,却往往突然爆发,这考验着监管部门的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为了应对突发的食品安

 全事件,上海制定了《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市食安办会同 17 个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综合模拟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处置能力。近年来,先后处置“问题馒头”、“塑化剂”、“问题豆芽”、“问题油脂”、“问题蜜饯”、“光明牛奶”、“速生鸡”、“问题奶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处置过程中,食安部门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回应社会关注,不但控制了事态的发展,消除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5 5 、初步建立电子化监管体系

 为提升科学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我局积极推进建立电子化监管体系,分别建立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舆情监测系统。

 自 2010 年上海应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以来,目前已在全市 2000 多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学校食堂等高风险单位配置了视频监控仪,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和从业人员操作规范状况,加强对物流冷库、食品专间、加工场所、消毒场所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食品从业人员更加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及时发现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并在最短时间内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2010 年,上海开始推广的温度实时监控系统,对 350 家

 单位冷库、冷链车辆进行实时温度监控,保证了政府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信息平台查看被监测样品和环境的实时温度,并对发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及时处置。

 上海已经集中 80 多项的快速检测技术,每年能...

推荐访问:市局第三阶段工作计划 市局 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