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6篇
第1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措施
( 一)、 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量一量 比一比 ………………………………………………………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第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 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后进生辅导
1.课堂练习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重点、难点,采取小组指导或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辅导。 2.对学习暂困生要给予厚爱、尊重、热爱、信任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励他们上进。
3.对学习暂困生药实施“一帮一”措施,让好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给予辅导帮助。
4.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免一拖再拖,耽误最佳辅导时机。
尖子生辅导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美术教师,该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学生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 在玩中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 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 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 ,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影子大王
第二周 洒水成画
第三周 自画像
第四周 美丽的昆虫
第五周 神鸟变树
第六周 听听画画
第七周 小蝌蚪
第八周 神奇的小画册
第九周----第十周 大嘴巴
第十一周 童话屋
第十二周 摇滚小精灵
第十三周 红灯停绿灯行
第十四周 捏泥动物
第十五周----第十七周 自添内容
第十八周 学生创作
第十九周 复习考查
第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 、表内乘法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
(四)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
(五)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 、表内乘法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 、角和直角.
5、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共2页,当前第1页12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谢谢阅读!
第4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2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表格版)
A、学生情况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7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通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一定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内容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基本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导对象: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期望效果:
B、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第一周
2.13-2.17
第二周
2.20-2.24
第三周
2.27-3.3
第四周
3.6-3.10
第五周
3.13-3.17
X k B 1 . c o m
第六周
3.20-3.24
第七周
3.27-3.31
第八周
4.3-4.7
第九周
4.10-4.14
第十周
4.17-4.21
第十一周
4.24-4.28
第十二周
5.1-5.5
第十三周
5.8-5.12
第十四周
5.15-5.19
第十五周
5.22-5.26
第十六周
5.29-6.2
第十七周
6.5-6.9
第十八周
6.12-6.16
C、学科工作行事历
周 次
日 期
负责人
内 容
备注
预备周
2.9-2.11
各组长
制定各项计划,备课两周
迎接区教体局开学检查
第1周
2.12-2.17
检查计划制定及备课情况。
第2周
2.20-2.24
解读学科学期工作计划,布置学期学科相关工作。
第3周
2.27-3.3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4周
3.6-3.10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5周
3.13-3.17
各教研组定老师定教材准备参加集团校内优质课评比。
第6周
3.20-3.24
教学常规月查,反馈。
第7周
3.27-3.31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第8周
4.3-4.7
听评组内推荐的优质课。
4月4日放假
第9周
4.10-4.14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0周
4.17-4.21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1周
4.24-4.28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2周
5.1-5.5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5月1日放假
第13周
5.8-5.12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4周
5.15-5.19
开展教研组活动、研究教材、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5周
5.22-5.26
教学常规月查。组内开课教师说课、听课等活动。
第16周
5.29-6.2
总结梳理课堂教学模式。
5月30日放假
第17周
6.5-6.9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各项业务展评活动。
第18周
6.12-6.16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展评。
第19周
6.19-6.23
学期教学活动总结,备课作业展评。
D:教导处审查:
计划制定情况:
教研组长或学科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第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措施
( 一)、 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量一量 比一比 ………………………………………………………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第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9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本册教学内容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
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
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
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
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例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
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