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读后感 >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6篇【优秀范文】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6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6-27 12:00:03 来源:网友投稿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这是一个拥有神的世界,在这神的世界里,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神降临到人间,与人类一起战斗。在特洛伊的最后五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6篇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篇1

这是一个拥有神的世界,在这神的世界里,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特洛伊战争。神降临到人间,与人类一起战斗。在特洛伊的最后五十一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便有两军数十名英雄丧生。而引发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使希腊军不惜一切代价去攻破特洛伊?是那只邪恶的“金苹果”?是绝世美女海伦?到底是什么?一切无法得知。

在这个世界里,神的权利是无限的,他们想做什么,没有人能够阻拦。在忒修斯的婚礼上,纷争女神因没有受到邀请而生恨,从而丢下了金苹果“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丽女神阿芙罗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应该得到金苹果。而宙斯却有事没事的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牵扯了进来荷马史诗读后感荷马史诗读后感。三位女神纷纷向帕里斯许愿,用以得到金苹果。得到金苹果的美神,按照允诺帮助帕里斯得到了希腊美女——海伦。希腊人不允许这样的侮辱,举军攻打特洛伊,而众神各助一方。战争就这样进行了十年,死尸也布满了大地。

神界的人原本一场快乐的婚宴,由于妒恨从而勾心斗角,造成了人间的一场大灾难,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如果没有这种利益,那么也不会有恨,世间也会变得和平,万物一片安宁。

语言虽然美丽,但是战争是残酷的;神话即便动听,也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

特洛伊的事实是存在的,那就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当时希腊各个城邦的战争连续不断,民不聊生。而在希腊的附近,小亚细亚,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那里有一个美丽富庶的国家,也就是特洛伊。而那只金苹果,就是使那些野心勃勃的权利者所梦寐以求的利益。而这时,神话便成了最好的武器。我们现在都知道,是没有神的;但在当时,迷信的人们对神的尊敬度是很高的。如果说,这是神的旨意,那么那些人们必会奋勇向前,走上不归之路。

几千年后,人们早已脱离了那种粗鲁野蛮的生活,再也不会衣不蔽体,也不会茹毛饮血。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但是“战争”依然进行,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这些“战争”中,有的是平时的勾心斗角,有的则是真正的战争。看看几年前,美国找尽各种理由去挑起伊拉克战争,绞死萨达姆,其中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石油,有了石油便可以称王称霸,取得更大的利益,这难道不是吗?

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失败者!以史为鉴,战争值得我们每个人所唾弃。呼吁和平,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英雄们的血不白白流掉,让那些利益集团所造成的悲剧重演!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篇2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篇3

有一本书,名叫《荷马史诗》,它包括了两个故事:《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其中,我最喜欢《伊利亚特》这个故事。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为夺回海伦,组成十万联军,远征特洛伊城。战争持续了整整十年。希腊最勇猛的将领阿基疏斯面对节节失利的危急局面,抛开与主帅的个人恩怨,奋勇作战,扭转了战局。最后,希腊人用木马计智取特洛伊城,大获全胜。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这两篇故事都是古希腊盲人歌手荷马所作,因此统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个故事歌颂英雄的威武勇敢,赞美希腊民族历史。阿基疏斯是个不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视荣誉,同时有具有固执、易怒等弱点,这些弱点往往会酿成大错。

《荷马史诗》叙事生动明确,语言流畅。书中的英雄人物热爱生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荷马史诗》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世界文学殿堂。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篇4

《荷马史诗》是口头文学的代表作品,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定型。《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讲述的是希腊人进攻特洛伊城邦以及奥德修斯回家过程的故事。整个《荷马史诗》经过对于战争过程、英雄们的反应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情景以及当时人们生活、斗争以及思想感情。

何为英雄?对于英雄的定义有很多,在字典里对于英雄的定义是这样几个定义: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又有“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本事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我做出了重大的事情”的解释。总之,英雄应当是英勇的、突出的、有高尚品格的人。

在荷马的世界里,经过劫掠其他城市获得战利品是无可厚非的英雄行为,攻陷城池,将城中男人尽皆屠戮,把妇女儿童沦为奴隶也不受道德谴责。英雄们经过各种方式,掠夺抢占财富,在史诗中不受批评,反而得到赞扬。

①因为获得财富的手段通常是战争,仅有在战争中取胜的一方,才能够获得战利品;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他们英勇善战,故此财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作战本事的强弱。获得越多战利品的人越会被认为是英雄。《荷马史诗》就这样刻画了无数个各有特色、爱恨情仇交织着的英雄们。《伊利亚特》是英雄的颂歌,歌唱战斗英雄;《奥德修斯》也是对英雄的纪念,只可是奥德修斯是以智慧和审慎来同神明、妖怪、风暴和觊觎者做斗争。

②纵观全书,我觉得最富有感染力的英雄有三个,分别是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奥德修斯。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是一对既相同又相反的存在。说他们相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威武的英雄,他们分别是作战双方战斗力最强的人。除了他们彼此之间的战斗,他们能够说是战无不胜的。他们的勇猛威武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地位。并且他们都无视死亡的威胁,追求荣誉价值的最大体现。可是他们所追求的荣誉又是不一样的。

赫克托耳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特洛伊的大王子,他追求的是特洛伊的和平与荣誉。在战争中途,特洛伊人退却,赫克托耳回到特洛伊城的时候,他与妻子安德洛玛克相遇,安德洛玛克哀求他留在城内,可是他为了家族与荣誉毅然地回到了战场,最终被阿喀琉斯杀死在特洛伊的城下。赫克托耳明白这场战争的起因源于帕里斯拐走了海伦,这是特洛伊的错误,可是他明明白这个错误,可是这个过错是特洛伊的荣誉,为了维护特洛伊的荣誉,无视了生死,毅然奔赴战场直至献出生命。这种明知不对却仍旧付出,显示了赫克托耳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在中国的文化中,这个是绝对值得称赞的,可是细究而言,显然,赫克托耳缺乏应有的是非观。他把他的有情有义凌驾于是非观念之上,这是他的缺失。

相较赫克托耳的大公无私,阿喀琉斯有着更多的自主观念。他头脑清晰、有着自我的主观确定,更为独立自主,他追求的是个人的情谊以及荣誉。作为《伊利亚特》的绝对主角,有人是这么说他的:“《伊里亚特》里的每一个登场人物都表现出希腊民族精神的某一个方面;可是,阿喀琉斯是这个民族的实质力量的总和。”

③《伊利亚特》全文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引导来叙述这场战争的过程。

因为阿伽门农抢夺了阿喀琉斯的战利品女俘,阿喀琉斯退出了战斗,向母亲女神忒提斯哭诉,央告母亲去恳求宙斯惩罚阿伽门农。之后,希腊联军节节败退、被特洛伊军队逼退到己方的营寨外,阿喀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借阿喀琉斯的铠甲出战,却被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为朋友的身死感到悲伤与愤怒,他决心与阿伽门农和解,杀死赫克托耳为友报仇。最终,他身披赫淮斯托斯铸造的铠甲,在雅典娜的帮忙下杀死了赫克托耳,剥下他的铠甲,将他的尸体拴在马后拖着带回营帐中。赫克托耳的死亡加速了特洛伊战争的进程,在他死去的那一刻,特洛伊失败的结局就确定了。

从这些事情中能够看出,阿喀琉斯固执、刚愎、狂蛮、刚烈,他自视为英雄,认为别人应当用对待英雄的态度对待他。他最为重视的永远是个人的荣誉。极重个体价值的阿喀琉斯是凌驾于群体之上的西方式英雄,他要求着群体对于他的付出,可是作为这种英雄存在的他享受着或者说要求着英雄的权利的同时也尽着作为英雄的义务,他守约,应约而战且不畏惧战斗,他享受着手刃敌人的快感,同时也重情重义,能够为了朋友而改变自我的立场和决定。荷马对于阿喀琉斯正反面的各种描述完善了他作为“人”、作为“英雄”的存在,使他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虚拟形象,而是一个鲜活的“人”。

所以说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是相同而又对立的存在,他们一个代表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极端,一个代表着群体英雄的高尚。阿喀琉斯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年轻、勇猛浮躁,具有那喀索斯情结,太过于在乎自我的荣誉,所以在追寻个人荣誉的过程中,客观上的确实损害了整个希腊联盟的利益。而赫克托耳比阿喀琉斯更为年长、成熟稳重,说话做事,颇有领袖风范。更重要的是,他将自我荣誉和城邦的荣誉紧紧捆绑在在一齐,他的生死决定了城邦的存亡,这对于一个团体主义英雄而言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度悲哀。

除了这两人之外,作为《奥德修斯》的主角,或许你很难看到奥德修斯在战场的英勇表现,因为他往往是作为“军师”一类的人物出现,他的智谋远远比武艺突出,可是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个英雄。在《奥德修斯》全文中,奥德修斯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在归程中,他是一个想要挽救同伴却无能为力的首领,一个机敏灵活、坚强、隐忍的英雄,一个善于讲述也懂的聆听的吟游诗人,一个经历磨难而雄风依旧的国君,一个忧伤的儿子,一个坚强的父亲,一个懂得与妻子分享的丈夫,一个恩怨分明有仇必报的男人。审慎和聪慧没有磨灭奥德修斯善良的天性和信任别人的本事,漫长的漂泊流浪也没有把他的心磨砺得太过坚硬而失去可贵的敏感与温情。

④虽然在特洛伊战争中,奥德修斯表现出了极强的嫉妒心,对识破他的算计而让他来参战的帕拉墨得斯栽赃陷害、打击报复,用公权处决了他而丝毫不觉良心上的谴责。对于他来说计谋远胜于情义、他向往着利益——绝对的利益!对于奥德修斯而言,自我意识凌驾于所有。

我最为敬佩的就是这些英雄们忽视死亡的行为。他们在应对死亡时的勇气以及为自身的荣誉而放弃生命的行为是神灵也无法到达的。希腊神话中,神灵在受伤时也会哀号诉苦,也会因个人喜恶而降祸人间,比如赫拉因为嫉妒导致战斗的发生,阿波罗因为贪欲而降下瘟疫……神灵们也有着贪婪与私欲,为了躲避神谕做出种种可笑而可悲可叹的举动,却最终仍要应对命运。相反英雄们却能够义无反顾地应对死亡,阿喀琉斯、赫克托耳都是如此。人正是因为有弱点,他们战胜自我而超越一切的行为才更加可贵。

荷马笔下的英雄都是非完美、有缺陷的,他们并不是神话时代超凡脱俗的英雄,他们都拥有着欲望、贪婪、私心,期待着自我伟大的荣誉。他们遵从于心的召唤,为了自我所向往的东西而拼搏与奋斗,为此他们能够无视生命、利益、道德,死亡也只是他们有价值的一个归宿。荣誉即一切,损失了荣誉也就是否定了存在的价值!特洛伊人为了荣誉能够与希腊人抗争最终身死国灭,阿喀琉斯在默默无名却能长寿与生命短暂却能在战场上轰轰烈烈死亡、赢得不朽威名中果断地选择了后者,这些都说明了荣誉对于英雄而言是多么重要。这些英雄们自然、主动的行为体现了希腊文化的本质:极为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崇尚人的智慧与力量构成一种张扬个性、放纵自我欲望的、以个体生命价值为重的精神。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篇5

中国的春秋战国与西方的古希腊处于同一时期。有人称那是人类精神史上的黄金时期: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孔子,墨子,老庄等等一系列的天才在一个时代相继出现,成为人类思想的先驱。同样在这个匪夷所思的年代诞生了东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巨著荷马史诗与《诗经》,这两部记录了两国不同的民族性格与对战争的不同理解。

在《伊利亚特》中作者是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战争的:“双方的战士们呐喊着如洪水般在殷红色的战场上搏杀,盾牌的肚脐撞在了一起,长矛像一条饿急了的巨蛇一样颤抖在武士的手中。等待着吃上人肉。很多人忙着剥下死者的铠甲,流出的肚肠也被匆匆经过的人群踩踏。一个牧羊人站在高高的山上欣赏着这场战争,就像看他的山羊角逐一样。望着山间的瀑布如同伤口处的鲜血般飞流而下。”不计其数的暴力细节描写使整部书都充斥着这样对肌肉与武力的极端崇拜。以致于伟大的英雄有力量与权利去伤害众神,让阿瑞斯痛苦地吼叫着离开战场,让阿芙洛迪忒哭着奔向母亲的怀抱。

而在《诗经》中对于战争的描写则都是十分含蓄的。一般来说,作战的细节都会略去不提而浓墨重彩地铺陈王师军容的华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并且有十分强烈的反战情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也直接影响到后来文人在战争题材选取时更多地突出征夫恨,闺妇怨这样的主题。如“嫁女于征夫,不如弃路旁。”“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春花落兮春日晖,秋风起兮秋叶飞。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这种对战争的厌恶使我们对战争英雄的看法与西方截然不同,否则吕布就已经站在阿喀琉斯的高度上了。而假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卫青说的话,霍去病可能就黯淡在历史的星空中了。因为中国对军人的要求是宽和仁厚,而不是西方的唯勇至上。

另外,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荷马对双方的英雄都给予了同等的肯定,而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则必须首先确定正邪立场才能开始战斗。

这一切的原因或许都可以归结中西的民族性格上。欧洲是个相对贫瘠拥挤的地方。无法承受大量外来人口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演变为对外侵略的动力。因此,希腊人财富的来源不是土地,而是掠夺。强大的掠夺并奴役弱小的一方。对那片土地上的人来说只有奴隶主与奴隶两种人,自由的对立面就是被压迫。一次次异族的入侵,一次次血腥的战争,一次次残酷的压迫,导致了希腊人尚武与追求自由的性格,告诉他们只有武力才能带来财富,自由与尊严。(因此某位西方哲人曾说:“自由,民主,博爱是人类在一次次压迫与反压迫之后衍生出的对自我权利的追求)就这一点而言,希腊与特洛伊同时具备了强大与追求自由这两大英雄标准,于是才有了荷马对交战双方的双重肯定。

但战争对中国人来说就不是这样的了。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完全有能力自给自足,过上小康生活。战争则只能带来对原有劳动成果的破坏。汉人的财富源于土地而非战争。

而且,中国的征服者对百姓采取的都是相对平和的抚慰政策,不会面临种族灭绝的危险。统治者是谁并不重要,只要不破坏劳动成果便是好皇帝。所以,在中国绝大部分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总是反侵略一方。

民族生活环境的差别决定了民族性格的差别,民族性格的差别造成了文学作品的差别。没有绝对的是与非,两本书都是民族原始性格的一面镜子,反射着两个民族古老智慧的火花。

荷马史诗优秀读后感读书笔记作文篇6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

《奥德赛》叙述伊萨卡(Ithaca)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萨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萨卡的权力。

推荐访问:作文 读后感 史诗 读《荷马史诗》有感 荷马史诗的读后感500字 荷马史诗阅读体会 读荷马史诗有感1000字 读完荷马史诗的人生感悟 荷马史诗读后感600字 荷马史诗读后感400字 荷马史诗读后感300字 荷马史诗读后感1000字

猜你喜欢